1. 培训内容包括粪便无害化原理、厕所建造技术、厕所使用与管理要求、厕所建造质量的检测方法、改厕与肠道传染病等疾病防控相关的卫生知识,以及传播技巧、验收与检查方法等。
2. 通过不同渠道(健康教育课、广播、电视、宣传画、报纸等)、不同方式(科普、故事、宣教)开展宣传教育,发动群众参与,促进群众正确使用卫生厕所、饭前便后洗手等健康行为的形成。
(三)注意事项
培训与健康教育是保证改厕工作正确方向的关键环节,培训内容、宣传的观点要准确。健康教育要避免形式化,培训要避免简单化、表面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有条件地区可组织现场培训。
三、技术指导与过程监督
1. 各地要适时对项目的组织、管理、厕所建设质量、数量进行督导检查,加大技术指导力度,以保证技术实施的正确性,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全国爱卫办将于项目执行中期开展项目督导工作。
2. 厕所建造质量:通过审核图纸、观察现场厕所建造的实际情况,判断改厕技术实施质量;通过与管理人员座谈与审阅文件资料,了解工作操作程序与质量保证体系是否完善健全。
3. 群众掌握厕所使用和管理知识的水平:依据地区特点与建造厕所模式,提出精炼易懂的管理与使用要求,考评群众掌握的程度,观察应用情况,提出继续进行健康教育的相关内容。
4. 粪便无害化处理效果监测工作对于评价项目实施效果非常重要,希望各地按照《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方法,对有关指标进行检测分析,并将检测结果列入项目总结报告中。
四、考核评估要点
1. 项目完成后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各省在国家级评估督导前应进行省级评估,评估内容包括:项目组织管理、资金使用情况、项目任务完成情况、户厕建设质量、技术指导与健康教育、卫生厕所使用与管理、粪便无害化效果、环境卫生改善情况、建立农村卫生户厕建设长效机制、农村改厕纳入当地新农村建设规划情况等方面。国家级督导考评方案另行下发。
2. 评估的方法与方式包括:资料(包括文字资料、声像资料、检验资料等原始材料)评估、现场评估、群众访谈三个方面。
3. 各省自我评估后将评估报告报全国爱卫办。有条件的省可根据情况开展全面的改厕项目效益评价。
4. 附:户厕设计施工与管理使用基本要求;
项目评估基本资料和部分评估工具(例)
户厕设计施工与管理使用基本要求
一、设计与施工要求
1. 三格化粪池厕所
化粪池容积:化粪池的有效容积应保证粪便的贮存时间不少于标准要求,第一池20天,第二池10天,第三池30天。总容积不得小于1.5m3。第一、二、三池的容积比例为2:1:3。
化粪池深度:有效深度不少于1000mm,化粪池的上部应留有空间。
过粪管位置:过粪管应安装在两堵隔墙上,与隔墙的水平夹角呈600。其中第一池到第二池过粪管下端(即粪液进口)位置在第一池的下1/3处,上端在第二池距池顶150mm;第二池到第三池过粪管下端(即粪液进口)位置在第二池的下1/3或中部1/2处,上端在第三池距池顶150mm。也可安装倒L型过粪管。
便器位置:以便器下口中心为基础,距后墙350mm,距边墙400mm。
质量与结构要求: 三格贮粪池内侧必须防渗处理,建成后应经防渗检验。不得在第三格池壁设置溢粪口或出粪口。
防裸露:防止粪便裸露,蹲坑上应安装便器,进粪口、出粪口应有盖。
防浮:地下水位较高、整体贮粪池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浮。
防雨:出粪口的上沿要高出地面100mm,防止雨水流入。
防臭:可根据需要在第一池安装排气管,其高度应超出厕屋500mm。
2. 三联通沼气池厕所
沼气池的建造应符合户用沼气池相关标准材料、设计参数、施工验收安全方面的基本要求。
三联通沼气池厕所必须要做到“一池三改”,厕所建设符合《农村户厕卫生标准》的基本要求,做到厕所、畜圈、沼气池的三连通,人畜粪便能够直流入池,直管进料并要避免进料口的粪便裸露,出料口必须保证发酵池粪液、粪渣充分发酵后方能取掏沼液的结构设计。
不采用可随时抽取沼液与沼液随意溢流排放的设计模式。
3. 双瓮漏斗式厕所
根据家庭人口数和粪便排泄量、冲洗漏斗用水量[南方地区按3L/(人.日);北方按2L(人.日)]确定前瓮有效容积,要求粪液在前瓮能贮存30天以上。厕所建好后,应先加水试渗漏,不渗漏后方可投入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