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政府主导作用,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多渠道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加强组织、协调、管理和效益评价。针对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的各个环节,不断探索优化技术推广方式和手段,创新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有效整合技术研发者、技术推广者和技术应用者等多方力量,实现适宜卫生技术推广要素的合理配置。逐步建立起“政府指导与自主推广相结合、机制建立与专项活动相结合、区域推广与建立示范相结合、技术筛选与效果评价相结合、技术引进与研发创新相结合”的推广工作机制和技术应用保障机制,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应用体系。
(三)强化适宜卫生技术筛选和储备
各地应针对本地区农村和城市社区卫生工作特点和服务需求,建立完善科学合理的适宜卫生技术筛选方法和指标体系,完善筛选工作机制,逐步建立分级分类的适宜卫生技术项目资源库,并不断充实更新,及时发布技术信息,扩大适宜卫生技术储备。
(四)强化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应用
重点加强疾病筛查、诊疗规范、急诊急救、康复保健等方面的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应用工作,通过组织开展专项推广活动、组织技术推广会、卫生人员技术培训、新技术应用研讨、适宜技术信息发布、推广示范、技术咨询、对口帮扶等多种形式,切实有效地开展推广工作。
卫生部继续组织开展“面向农村和城市社区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十年百项计划”,到2015年计划遴选、推广100项左右适宜卫生技术;选择部分地区组织开展“科技进社区”的适宜技术推广和科学知识普及活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专门的行动计划,积极争取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不断扩大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工作的覆盖面。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制订本地区适宜卫生技术推广计划,采取有效措施,筹划开展形式多样的技术推广专项活动,每年有针对性的推广一批效益明显的适宜卫生技术。到2015年,使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可规范应用常见疾病的筛查诊断、转诊指征、社区治疗和康复、多发性肿瘤的社区筛查、常见传染性疾病的基层防控等适宜技术,使常见疾病基层就诊率、疾病防治知识知晓率、适宜卫生技术应用率等有较大幅度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技术服务能力明显加强。
(五)强化适宜卫生技术推广综合示范
各地应采取积极措施,培育农村和城市社区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区和示范机构,紧密结合卫生部“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中西部地区城市社区和农村卫生人员培训项目”等工作,不断加强城市医疗卫生机构对基层的技术指导和帮扶,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卫生技术的能力。充分发挥示范和先导作用,在2010年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引导建设若干适宜卫生技术推广应用示范县(市、区)和示范机构,不断优化基层医疗卫生技术服务结构。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