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继续提高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推动各地基层领导干部的政策培训,强化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单位职工进行艾滋病防治教育工作的责任;落实“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工程”、“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和“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宣传活动”。开展安全套推广使用计划,制订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防治的政策;扩大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覆盖面,完善落实“四免一关怀”配套政策。进一步规范医疗救治工作,探索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机制。
四、全面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有效发现和治愈肺结核患者。推进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升级,做好流行规律分析,完成全国结核病耐药基线调查。关注流动人口、耐多药结核病、结核菌/艾滋病病毒双重感染领域的工作,总结试点地区经验,改进工作模式。落实麻风院村建设规划及其配套政策,保障麻风院村的正常运转。
五、统筹推进血防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全面推行血吸虫病一、二类流行村率先实行有螺地带禁牧工作,完成78万户“一建三改”建设任务,确保在2008年底达到疫情控制目标。继续开展血防春查工作,做好《全国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中期目标的考核评估工作。加强流动人口输入性疟疾防治、组织实施疟疾春季休止期治疗工作;落实发热病人血检、疟疾病人及时发现、规范治疗工作,遏制部分地区疟疾疫情上升的势头;继续做好寄生虫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加强我国消除丝虫病后的监测工作。
六、组织实施《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保持现行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高水平接种,做好麻腮风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等新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实施工作。巩固无脊灰成果。控制麻疹疫情上升趋势,在重点地区开展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加强乙肝防治,在做好儿童常规免疫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对重点人群的乙肝疫苗预防接种。加速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提高接种监测信息报告质量。建立健全冷链建设、补充和更新机制。进一步完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和处理机制。
七、继续开展全国流感监测工作的督导检查,支持国家流感中心能力建设。组织全国腹泻感染状况调查;加强与农业等有关部门沟通配合,落实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各项防治工作,有效遏制狂犬病、布病等疫情快速上升的势头。落实流行性出血热、炭疽和钩体病疫苗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和全国重点传染病诊断试剂战略储备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