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农业部公告第943号--45个小麦、油菜品种审定通过


  栽培技术要点:每亩适宜基本苗40万苗左右。该品种对农药“阿特拉津”敏感,不适合在前茬喷洒过“阿特拉津”的田块上种植。长到4~5个叶时及时使用除草剂除草。蜡熟末期及时收获,防止麦穗遇雨发芽和籽粒霉变。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沈阳和锦州、内蒙古赤峰和通辽、河北张家口及天津的春麦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7025

  品种名称:辽春20号

  选育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铁春2号/8452

  特征特性:春性,较早熟,生育期79天左右,成熟期与对照辽春9号相当。幼苗直立,叶片浓绿。株高86厘米左右。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硬质。平均穗粒数28.5粒,千粒重42.3克。抗倒性好。熟相好。抗旱性鉴定:抗旱性好。抗病性鉴定:慢叶锈病,中抗至中感秆锈病,高感白粉病。2005年、2006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762克/升、787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7.06%、16.88%,湿面筋含量33.0%、36.7%,沉降值37.8毫升、47.3毫升,吸水率59.6%、62.4%,稳定时间11.5分钟、6.1分钟,最大抗延阻力660E.U、670E.U,延伸性16.3厘米、14.4厘米,拉升面积122平方厘米、125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东北春麦早熟旱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67.3公斤,比对照辽春9号增产8.4%;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281.0公斤,比对照辽春9号增产12.1%。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19.3公斤,比对照辽春9号增产19.5%。

  栽培技术要点:每亩适宜基本苗40万~43万苗。播种前用药剂拌种,以防治小麦白粉病和黑穗病。小麦长到4~5个叶片时,及时使用除草剂除草。蜡熟末期及时收获,防止麦穗遇雨发芽和籽粒霉变。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沈阳、铁岭和锦州,吉林公主岭,内蒙古赤峰和通辽,河北张家口及天津的春麦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7026

  品种名称:航麦96号

  选育单位:辽宁省朝阳市农业高新技术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辽春10号变异株系选

  省级审定情况:2005年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春性,较早熟,生育期77天左右,成熟期比对照辽春9号早1天左右。幼苗直立,叶色浓绿。株高80厘米左右,剑叶半披,叶片较宽。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红粒,硬质。平均穗粒数30.6粒,千粒重35.0克。抗倒性好,熟相好。抗旱性鉴定:抗旱性中等。抗病性鉴定:中抗至慢叶锈病、秆锈病,高感白粉病。2005年、2006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788克/升、804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6.08%、15.93%,湿面筋35.9%、35.2%,沉降值27.0毫升、25.7毫升,吸水率61%、60.9%,稳定时间1.9分钟、1.8分钟,最大抗延阻力163E.U、120E.U,延伸性17.0厘米、16.2厘米,拉升面积40平方厘米、29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5年参加东北春麦早熟旱地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79.0公斤,比对照辽春9号增产13.1%;2006年续试,平均亩产279.6公斤,比对照辽春9号增产11.6%。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89.1公斤,比对照辽春9号增产8.1%。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播期3月15~25日,每亩适宜基本苗40万~42万苗左右。适时防治粘虫和蚜虫。蜡熟末期及时收获,防止麦穗遇雨发芽和籽粒霉变。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辽宁沈阳、铁岭和锦州,吉林公主岭,内蒙古赤峰和通辽,河北张家口及天津的春麦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7027

  品种名称:北麦6号

  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垦总局九三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九三93-3U92/克90-514

  特征特性:春性,晚熟,生育期99天左右,成熟期比对照新克旱9号晚2天左右。幼苗直立,叶色浓绿。株高105厘米左右。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红粒,角质。平均亩穗数38.9万穗,穗粒数32.9粒,千粒重34.8克。抗旱性较好,抗倒性一般,熟相较好。抗病性鉴定:叶锈病免疫,高抗秆锈病,中感赤霉病、根腐病。2004年、2005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832克/升、824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5.61%、13.19%,湿面筋含量37.4%、29.6%,吸水率66.0%、65.2%,稳定时间3.1分钟、3.2分钟,最大抗延阻力198E.U、253E.U,延伸性19.4厘米、21.1厘米,拉伸面积53平方厘米、74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4年参加东北春麦晚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84.5公斤,比对照新克旱9号增产6.0%;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295.0公斤,比对照新克旱9号增产2.6%。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08.4公斤,比对照新克旱9号增产3.2%。

  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每亩适宜基本苗43万苗左右,秋深施肥或春分层施肥,三叶期压青苗,成熟时及时收获。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东北春麦区的黑龙江北部、内蒙古呼伦贝尔和兴安盟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7028

  品种名称:克丰13号

  选育单位: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克94F4-407/克94品资预263

  特征特性:春性,晚熟,生育期100天左右,成熟期比对照新克旱9号晚3天左右。幼苗直立,分蘖力强。株高99厘米左右。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红粒,角质率高。平均亩穗数37.9万穗,穗粒数30.0粒,千粒重37.3克。抗旱性较好,抗倒性好,熟相较好。抗病性鉴定:秆锈病免疫,中感赤霉病、根腐病,高感叶锈病。2004年、2005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816克/升、818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6.21%、14.18%,湿面筋含量38.3%、32.9%,沉降值41.6毫升、38.6毫升,吸水率66.0%、66.2%,稳定时间3.2分钟、2.3分钟,最大抗延阻力233E.U、195E.U,延伸性20.4厘米、20.4厘米,拉伸面积64平方厘米、54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4年参加东北春麦晚熟组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289.5公斤,比对照新克旱9号增产7.9%;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309.0公斤,比对照新克旱9号增产7.4%。200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319.2公斤,比对照新克旱9号增产6.8%。

  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每亩适宜基本苗43万苗左右,秋深施肥或春分层施肥,三叶期压青苗,成熟时及时收获。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东北春麦区的黑龙江北部、内蒙古呼伦贝尔和兴安盟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7029

  品种名称:泉丰一号

  选育单位: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泉城小麦育种研究所

  品种来源:切耳/泉91-590

  特征特性:春性,生育期79~96天,成熟期与对照新克旱9号相当。幼苗直立,分蘖力强。株高90厘米左右。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红粒,角质,黑胚率2.59%。平均亩穗数37.4万穗,穗粒数32.0粒,千粒重34.4克。抗旱性较好,抗倒性较好,熟相较好。抗病性鉴定:高抗叶锈病,中抗秆锈病,中感根腐病,高感赤霉病。2002年、2003年分别测定混合样:容重812克/升、808克/升,蛋白质(干基)含量13.88%、14.24%,湿面筋含量31.2%、31.0%,沉降值35.4毫升、31.6毫升,吸水率55.5%、57.0%,稳定时间2.9分钟、2.4分钟,最大抗延阻力282E.U、145E.U,延伸性17.6厘米、17.4厘米,拉伸面积69平方厘米、37平方厘米。

  产量表现:2001年参加东北春麦晚熟组品种预备试验,平均亩产241.7公斤,比对照新克旱9号增产4.4%。2002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01.6公斤,比对照新克旱9号增产11.4%;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255.3公斤,比对照新克旱9号增产7.37%。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61.6公斤,比对照新克旱9号增产7.26%

  栽培技术要点:每亩适宜基本苗33万苗左右。秋深施肥或春分层施肥,药剂拌种,三叶期压青苗。注意防治赤霉病。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小麦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东北春麦区的黑龙江北部、内蒙古呼伦贝尔和兴安盟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麦2007030

  品种名称:青春39

  选育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

  品种来源:TORKA(加拿大红麦)//冬麦03702号/W97148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