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非货币性福利:反映企业预计的以非货币形式给职工发放的福利,包括以自产产品或外购商品发放给职工作为福利,提供给职工无偿使用自有的资产或向职工提供企业支付了一定补贴的商品或服务等。
14.辞退福利:反映企业预计的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包括职工劳动合同尚未到期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补偿建议计划中给予职工的经济补偿。
15.股份支付:反映企业预计的以股份支付形式给予职工的薪酬,包括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和以现金结算的股份支付。
16.其他:反映除以上项目以外企业预计为职工负担的其他相关费用支出。
17.在岗全职职工薪酬总额:反映企业预计的在生产、经营和管理过程中,除了外包劳务费用外,为在岗全职职工负担的各项货币性及非货币性费用。
18.全年平均职工人数:反映企业除了劳务外包人员外,预计2008年度年初和年末职工人数的平均值。
16.全年平均全职职工人数:反映企业预计2008年度年初和年末全职职工人数的平均值。
17.全年平均在岗全职职工人数:反映企业预计2008年度年初和年末在岗全职职工人数的平均值。
18.节能减排支出:反映企业预计的2008年度专门用于节能减排的各项专项支出费用。
19.安全生产支出:反映企业预计的2008年度专门用于完善和改进安全生产的各项专项支出费用。
表内公式:
1行≥2行;3行≥4行;5行=(6+17+28)行;6行≥(7+8+9+10+13+14+15+16)行;10行≥(11+12)行;17行≥(18+21+22+23+24+25+26+27)行;18≥(19+20)行;28行≥(29-30+31)行;32行=(1+3+5)行+国资企预02表11行;34行≥35行;34行≥36行;36行=(37+38+42+43+44+45+46+47+51+52+53+54+55)行;38行≥(39+41)行;39行≥40行;47行≥(48+49+50)行;36行≥56行;56行≥57行;63行≥64行。
表间公式:
1行=国资企预02表4行;2行=国资企预02表5行;3行=国资企预02表7行;6行=国资企预02表8行;17行=国资企预02表9行;28行=国资企预02表10行。
十、主要业务预算表(国资企预05表)
(一)编制方法。
1.本表反映企业2008年度各主业板块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及毛利的预计情况。
2.表内“上年数”有关指标根据企业2007年度财务报表相关指标分析填列。
3.表内“本年预算数”有关指标根据企业2007年度财务报表并结合本年预计情况填列。
4.表内“毛利”及“增减率”有关指标依据表内“上年数”和“本年预算数”由计算机自动生成。
5.编制合并报表的,以合并口径填列。
(二)表内有关指标解释。
1.主业代码:本代码按照《关于在财务决算工作中执行<企业主营业务分类与代码(暂行)的通知>》(评价函[2004]238号)的有关规定填列。
2.主业项目:按照企业的主要业务板块分类填列,企业填列的主要业务合计应占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总额的80%以上。
表内公式:
8栏=(2-5)栏;9栏=(3-6)栏;合计行=各浮动行的和。
十一、对外筹资预算表(国资企预06表)
(一)编制方法。
1.本表主要反映企业2008年度对外筹集资金及筹资费用的预计情况。
2.表内“上年数”有关指标根据企业2007年度财务报表相关指标分析填列。
3.表内“本年增加数”、“本年减少数”和“本年预算数”有关指标根据企业2007年度财务报表并结合本年预计情况填列。
4.表内未作解释内容以新准则规定为准。
5.编制合并报表的,以合并口径填列。
(二)表内有关指标解释。
1.上年数:反映企业2007年末实际通过该融资渠道对外筹集资金的余额。
2.本年增加数:反映企业2008年通过该融资渠道对外筹集资金的预计发生额,其中:长期筹资有关项目本年增加数含预计按新准则确认并计入相关账户余额的利息费用。
3.本年减少数:反映企业2008年通过偿还或回购等方式减少的该类对外筹资的预计发生额。
4.本年预算数:反映企业2008年末预计通过该融资渠道对外筹集资金的余额。
5.筹资费用:反映企业2008年度通过该筹资渠道筹集资金预计发生的筹资费用。
6.短期企业债券:反映企业预计通过发行短期企业债券的方式筹集的资金。
7.其他短期筹资:反映企业通过除以上筹资渠道以外预计筹集的短期占用资金,如带息票据、商业票据贴现等。对于企业将在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也在本项目反映。
8.股权筹资:反映企业预计通过发行股票、吸收直接投资及其他股权性筹资方式筹集的资金。
9.债券筹资:反映企业预计通过发行债券方式筹集的资金,包括普通公司债、可转换公司债及各类资产证券化债券等。
10.融资租赁:反映企业预计通过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方式筹集的资金。
11.其他长期筹资:反映企业预计通过除以上筹资渠道以外筹集的长期占用资金,如信托筹资等。
表内公式:
1行=(2+8)行;2行=(3+6+7)行;3行=(4+5)行;8行=(9+12+14+15+16)行;9行=(10+11)行;4栏=(1+2-3)栏。
表间公式:
3行上年数=国资企预01表41行上年数;3行本年预算数=国资企预01表41行本年预算数;14行上年数=国资企预01表59行上年数;14行本年预算数=国资企预01表59行本年预算数。
十二、金融工具投资预算表(国资企预07表)
(一)编制方法。
1.本表主要反映企业2008年度预计金融工具投资占用的资金规模及获取的投资收益情况。
2.表内“上年数”有关指标根据企业2007年度财务报表相关指标,按新会计准则的要求调整分析填列。
3.表内“本年预算数”有关指标根据企业2007年度财务报表并结合本年预计情况填列。
4.表内未作解释内容以新准则规定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