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着力抓好新闻报道,为环保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围绕建设生态文明、探索环境保护新道路等中心工作,表扬和宣传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典型,坚持环保理念、克服经济困难、加强污染治理的企业典型,既拉动内需又发挥减排效益的工程典型;批评和曝光“两高一资”项目盲目抬头问题突出的地区和企业,污染治理设施建而不用现象普遍的部门和单位;围绕推进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就环评兑现七项承诺,不断深化新闻报道工作;继续开展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报道;积极宣传环境经济政策;加强对外宣传报道,因势利导,积极应对,主动通过新闻发布会等渠道澄清是非,进一步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3、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以生态文明和污染减排为重点,统筹安排“六·五”世界环境日等大型宣传活动。通过及时有效的宣传,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凝聚社会共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4、整合宣教资源,理顺宣教体制机制。会同和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整合宣教资源,充分发挥宣教直属单位的作用,各司其责,形成合力,形成利于环境宣传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良性机制。规范对宣教工作的业务指导和协调,出台《
环境保护部宣传教育工作指导办法》。
5、继续推进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行动试点。选择有代表性的城市、农村、学校、企业开展全民环境宣传教育试点,扩大全民环境教育覆盖面,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环境保护。
6、开展面向社会的环境教育培训。探索和教育部门联合建立长效机制,将环境教育培训纳入议事日程,面向社会分级分类、有针对性地开展环境教育培训,适时组织和举办总结交流会,推广好的经验、好的做法。
7、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公众参与,推动环境宣教大格局的建立。积极和宣传、教育、新闻媒体等部门紧密合作,动员和发挥公众的力量,为环保宣传志愿者依法、理性、有序、有效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活动建立规范和保障机制,努力形成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全民参与宣传环保的宣教大格局。
8、加强对环境图书、期刊及各类宣传品的管理指导。出台《
环境保护部部属期刊指导办法》,加强对环境期刊的指导管理,引导期刊图书正确的出版导向,提高期刊质量,更好地发挥图书、期刊及各类宣传品在展示环保工作进程、环保学术交流、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公众环境意识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