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科学编制计划和制定实施意见,是有序开展工作的基本前提
甘肃省新闻出版局广泛调研,立足省情,科学编制了《甘肃省2008年农家书屋工程实施计划》,制定了《甘肃省2008年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实施意见》,确保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做到规范有序、确保质量、稳步推进、按期完成。《计划》充分体现了各地建设书屋的实际要求和现实条件,充分整合利用现有资源,做到“五个结合”,即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与甘肃省“百县千村”工程建设、与党的基层政权组织(党员活动室)建设、与乡村文化活动室建设、与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建设相结合,做到实现资源共享,不搞重复建设。书屋选址做到 “四个优先”:对列入省、市、县新农村建设规划点的地方优先建设;对已将建设农家书屋列入当地党委政府为民所办实事之中的地方优先建设;对农家书屋硬件设施能够保证落实的地方优先建设;对人群居住集中、公路沿线、文化氛围浓厚,群众需求迫切的地方优先建设。
三、确保资金投入,是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坚实基础
甘肃省明确了各级政府的职责,确立了省、市、县、乡四级财政支持工程建设的资金保障机制和以捐建者命名书屋等鼓励社会捐助的激励机制;实行“统一管理、严格审核”的资金管理制度,所有资金由甘肃省新闻出版局统一管理,坚持把资金管好管严,用准用活,争取用最少的钱配最多的书。2008年,农家书屋工程列入甘肃省“14件实事”之中后,省财政很快将统筹配套的20%部分,共计1600万元资金给予了落实,并首次将农家书屋工程建设配套统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为农家书屋工程提供了资金保障。市(州)、县共落实了约1350万元的配套资金,主要用于采购桌椅板凳、书柜等书屋基础设施。
四、因地制宜编好目录,是农家书屋工程建设的关键环节
出版物配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书屋作用能否得到有效发挥。为此,甘肃省新闻出版局狠抓农家书屋出版物目录的编制工作,在图书配置符合群众需求、看得懂、本地化上下功夫,力求做到科学合理、突出实用、品种丰富、体现特色。在经过多次调研及倾听各方面意见后,省局按不同市州的特点,把全省分为5种类型,分别有针对性地编制出《农家书屋出版物配置目录》。目录体现三个特点:一是将目录分为必备目录和可交换目录两大类,实现差异化配书,解决出版物更新交换问题;二是针对省情,把全省分为西部、东部、中南部三个区域来配置农业科技类出版物;三是针对甘肃省多民族特点,专门制定了藏族和回族地区出版物配置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