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组织、顽强奋战,万无一失地做好奥运保障服务工作。确保流通环节奥运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奥林匹克标志、监管奥运广告、反兴奋剂、“迎奥运、保安全”,是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承担的奥运保障服务任务,工作繁重,责任重大。总局和各地高度重视,调动全系统力量,全力以赴做好工作,实现了奥运食品安全保障零事故、奥运知识产权保护零投诉、奥运市场秩序恶性事件零指标,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总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北京市工商局,分别被评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集体,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表彰。成绩的取得是艰辛努力的结果。为做好奥运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总局认真部署,加强指导,严格督查。全系统特别是北京、上海、天津、青岛、沈阳、秦皇岛等奥运项目主、协办城市工商局,把流通环节奥运食品专营专供企业作为监管的重中之重,突出抓好奥运场馆、训练场地等重点区域,严把食品质量市场准入关,对重点市场、食品店实行工商专管员驻场式监管,切实做好奥运食品安全预警和应急防范工作。为强化奥运期间消费维权工作,涉奥重点区域对12315工作人员进行双语培训,申诉举报电话实行24小时人工值守。为加大奥林匹克标志保护力度,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保护奥林匹克标志专有权专项行动,查处案件3632件,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创造了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北京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有关官员专门致信总局表示感谢。为严格奥运广告市场监管,各地采取净化媒体广告、净化户外广告、查处擅自发布烟草广告等多项措施,确保了奥运期间广告市场文明健康。为加强兴奋剂专项治理等工作,组织对非法生产经营蛋白同化制剂、肽类激素的行为进行彻底治理,对16.1万户企业进行了检查,对270多家企业通过网络贩卖兴奋剂的线索展开全面追查,及时遏制了在互联网上销售兴奋剂的行为。总局还与公安部组织开展了“禁传销、维稳定、保奥运”打击传销联合执法行动,查处传销案件413起,教育遣散参与传销人员14.82万人。
尽职尽责做好维护灾区市场稳定、促进恢复重建和对口支援工作,为夺取抗震救灾重大胜利做出了积极努力。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国工商系统特别是四川、甘肃、陕西、重庆等地震灾区工商部门,把抗震救灾作为重要紧迫任务,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恪尽职守,顽强拼搏,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在维护灾区市场秩序、组建灾区应急市场、保障灾区市场供应、支持灾后恢复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7月以来,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进一步加强支持恢复重建和对口支援工作,10月份全国 24个省市工商局签订了支持成都企业灾后发展的协议。各地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对口支援的总体部署和总局的要求,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精神,发扬全国工商一家亲、全国工商心连心的协作精神,积极行动,对口支援。许多省区市工商局还由主要领导带队深入地震灾区实地考察,签订捐建协议,确定援建项目,落实帮扶措施,对口支援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工作有序开展。
妥善应对和处置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积极开展不合格奶制品市场清查工作。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总局和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高度重视,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和国家处理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领导小组的要求,积极主动、认真负责、紧张有序地采取应对措施,尽职尽责开展应急处置工作。全面开展不合格奶制品市场清查,监督经营者下架退市不合格奶制品,并逐户登记、逐项统计、逐级汇总、逐级上报;对下架退市的不合格奶制品就地封存,实行专人专责跟踪监管,严防再次流入市场。积极协调经营者为消费者退换不合格奶制品,依法监督销毁不合格奶制品,认真开展流通环节奶制品市场专项整治,切实做好市场安全组组织协调工作。全系统共检查奶制品经营主体1895.7万户次,下架退市不合格奶制品8311.7吨,为消费者退换奶制品917.4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应对处置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工作,受到了地方党委政府的肯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赞誉。
进一步加大监管执法力度,有力地维护了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市场主体规范监管工作进一步加强,查处违反登记法规的内资企业6.4万户。积极参与环保、矿产资源整合等专项工作,检查企业126.7万户,依法查处3.8万户。广州全面彻底清理了外资“三无企业”。打击虚假违法广告取得新成效,查处广告违法案件4.86万件。打击“傍名牌”、竞争执法、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深入推进,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3.95万件。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查处商标侵权案件 4.63万件。加快商标审查和商标评审工作取得明显成效,1至11月共审查商标注册申请62.1万件、裁定商标异议申请9961件,裁决商标评审案件2.81万件,为实现“三年解决积压、五年达到国际水平”的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注册商标总量累计已达341.19万件。打击传销和规范直销工作取得新进展,查处传销案件2393件,取缔传销窝点2万余个,清查遣散传销人员40余万人次。消费维权机制创新迈出新步伐,北京在基层社区建立了与消费者网上互动平台,上海“一会两站”实现了城乡全覆盖,深圳、哈尔滨进一步加强了消费纠纷和解制度建设,浙江、杭州完善了“12315远程维权系统”,甘肃、大连、济南、厦门进一步完善了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湖北组织开展了纠正公共服务行业损害消费权益“五查、五纠、五建”专项治理活动。积极参与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密切配合有关部门强化了安全生产监管。进一步加强了合同、经纪、拍卖行为的监管。积极探索了对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的监管,福建开展了网络商品交易及服务行为监管。国际交流合作进一步扩大,边境贸易执法合作稳步推进,总局与美国专利商标局签署了《战略合作谅解备忘录》,与越南、老挝、泰国等相关部门间的合作稳步加强。
(三)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良好效果。今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内经济困难明显增加。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出台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总局及时下发政策文件,确保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位;积极贯彻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抓紧制定推进商标战略实施的意见。各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积极行动起来,结合当地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服务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取得良好效果。
促进各类市场主体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各地认真落实总局的部署,开辟登记服务“绿色通道”,服务重大投资项目办理登记事宜;开展股权出质登记,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两个月来担保债权总额累计500多亿元;改进外资企业登记管理,引导外商直接投资;对于生产经营暂时出现困难的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减免年检费用。宁波、武汉、西安等地充分利用市场主体登记数据和市场监管信息为政府决策服务,北京、天津、广东定期向政府报告外资企业发展状况,四川深化了省、市、县三级工商局联系民营企业的服务机制,重庆优化了网上办事平台、提升网站公共服务功能,河南制定了20条优惠政策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贵州实施约时定点登记服务,福建会同金融主管部门制定发布了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工作指导意见,广西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将一些审批项目授权企业注册分局办理,陕西出台了服务经济发展的30条政策。这些工作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截至11月底,全国实有内资企业929.65万户,注册资本(金)34.62万亿元,其中私营企业 663.28万户,注册资本(金)13.26万亿元;外商投资企业43.46万户,注册资本(金)2.1万亿美元;个体工商户3120.09万户,资金数额1.63万亿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