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党中央、
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全国已林改并确权的林地达8485万公顷,占集体林地的50%。
森林生态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强。2008年完成造林477.1万公顷,同比增长22.1%。造林基地供种率达到63%,良种使用率达到51%,分别较5年前提高了26个和8个百分点;种苗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造林面积核实率、合格率较以往有明显提高,林种、树种结构不断优化。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10年来,累计保护森林9533.3万公顷、培育森林1485.5万公顷。退耕还林工程实施10年来,共安排退耕地造林926.7万公顷,荒山荒地造林及封山育林1760万公顷。
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继续推进。湿地保护工程实施三年来,中央投资实施了100多个项目。2008年批准国家湿地公园试点20处,国家湿地公园总数量达到38处,总面积36万公顷。湿地对外合作领域不断拓展,2008年我国又新指定6处国际重要湿地,国际重要湿地总数达到了36处,总面积360万公顷。全国已建立了550多处湿地自然保护区,80处湿地公园。到2008年底,湿地保护面积达到了1790万公顷,湿地保护率比2007年提高了2个百分点,达到了49%。
荒漠生态系统保护和治理工作取得新进展。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保质保量完成了全年41.67万公顷建设任务。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实施30年来,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2446.9万公顷,治理沙化土地面积30多万平方公里,三北地区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建设前的5.05%提高到10.51%。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区沙化土地治理面积大于扩展面积。科尔沁、毛乌素、浑善达克沙地沙化扩展趋势实现逆转。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林业自然保护区达2006处,面积1.2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2.8%,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得到有效保护。组织开展了“飞鹰行动”和“候鸟三号”行动,有力地打击了破坏野生动物违法犯罪活动。初步建立了全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
林业防灾、减灾能力显著增强。在各地和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森林火灾次数虽然比前3年同期均值有明显的上升,但受害森林面积却减少了69.2%,特别是避免了特大森林火灾的发生。北京、天津、河北等省市成功防治美国白蛾等有害生物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