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十一五”人口发展规划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情况的报告


  (一)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但出生人口趋于增加。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人口计生统计报表、120个监测点调查等各种来源数据均表明,近几年生育水平和人口变动态势基本平稳,人口增长继续得到有效控制。综合评估结果,“十一五”全国总和生育率保持在1.7-1.8,出生政策符合率约83%,生育数量符合政策的比例为88%。各种调查综合评估结果表明,2008年全国总人口13.3亿以内,自然增长率为6‰以内。预计2010年总人口控制在13.6亿以内的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但是,低生育水平反弹风险依然存在。一方面,群众生育意愿有所强化。调查表明,2006年育龄妇女平均理想生育子女数为1.73个,略多于2001年的水平;希望生两个及以上孩子的妇女比例达70.7%,比2001年高7.6个百分点;多数妇女希望生两个孩子,其中希望生“一儿一女”的比例达83.6%,比2001年提高3.7个百分点。另一方面,人口计生工作手段缺乏,现有利益导向政策覆盖范围偏小、门槛偏高、标准偏低,与普惠民生政策衔接不到位,长效节育措施落实难、政策外怀孕落实补救措施难、社会抚养费征收难。受政策微调、生育旺盛期妇女增多等综合影响,全国出生人口趋于增加,统计报表显示, 2008年出生人口比2005年高5.6%。

  (二)出生性别比攀升势头呈现趋缓迹象,但仍然严重偏高。各地特别是安徽、河南、湖北、江西、福建、湖南等省打击“两非”、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的力度明显加大。28个省自评估显示,2005年以来,17个省出生性别比略有下降,7个省稍有上升,仅有4个省上升态势没有趋缓。统计报表显示,“十一五”前3年全国出生性别比持平。据120个监测点数据,出生性别比呈上升态势但趋于稳定。各种证据一致表明,出生性别比攀升的势头开始得到遏制。

  结合2008年委托社会调查分析,考虑瞒漏报等因素,出生性别比仍远高于正常范围。对女孩户奖扶、优惠政策力度不够,对扭转男孩偏好等传统观念的导向作用有限。案件查处主体不明确、“两非”行为隐蔽性强、证据收集难,司法依据不足,区域协作机制尚未形成,打击“两非”难度很大。2005年以来有十几个省“两非”立案查处不足百例。

  (三)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积极推进,但出生缺陷发生率仍呈上升态势。人口计生系统全面启动出生缺陷一级预防。江苏省围绕“孕前-围孕保健”,逐步建立以“风险评估-咨询指导-预防控制-效果评价”为核心的出生缺陷一级预防健康促进模式。山西以“健苗工程”为基础,实施营养强化面粉工程、叶酸增补剂计划和接种风疹疫苗行动,形成健康教育与促进、优生咨询、高危人群指导、孕前筛查、营养素补充为内容的干预模式。内蒙古开展围孕期妇女叶酸增补工作,实施“一杯奶”项目。重庆市将出生缺陷监测和预防相结合,对重点人群宣传出生缺陷知识,实施合理膳食等在内的健康促进,向贫困区县免费发放叶酸片。中期评估调查显示,2007年以来怀孕已婚育龄妇女中接受过出生缺陷预防指导的占58.4%,其中82.7%由计生工作人员和技术服务人员进行指导。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