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十一五”人口发展规划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规划中期评估情况的报告


  (五)技术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实施农村基层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建设国债项目,已安排国债投资23亿元,完成规划的61.2%,地方配套13.6亿元,共建设1443个县级和5658个中心乡镇服务站。中央财政计划投入17亿元,恢复重建在汶川大地震中遭受重大损失的3省51个极重灾县的人口计生服务体系。县、乡服务机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明显提高。全国县级服务机构全额拨款比例从82.22%增加到 83.22%,中心乡镇服务站全额拨款比例从88.6%增加到93.6%,普通乡镇服务站全额拨款比例从87.3%提高到90.5%。国优覆盖率从11.5%提高到19.2%,优质服务覆盖率从34.4%提高到51.9%。实施“三千人才工程”项目,为基层培养了1917名技术人员。组织开展“计划生育科技大练兵”活动,技术服务人员业务技能得到显著提高。再生育技术服务取得初步成效。江苏省建立“世代服务”体系,打造优质服务品牌。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贵州和兵团实施中西部地区生殖健康家庭保健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大连市启动了以生育、生命与健康幸福为主题的“健康家庭促进计划”。在出生缺陷发生率较高、工作基础较好的8个省启动“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试点。各地普遍建立大众传媒-人口学校-服务场所-社区相结合、计生服务网络为基础的出生缺陷一级预防体系,初步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医学干预和社会化干预相结合的一级预防工作模式和运行机制。苏州市实施人口出生缺陷社会化干预工程。

  (六)科研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十一五"前期争取到科研经费24157万元。国家“863”、“ 973”项目等重大课题和“避孕节育新技术和新方法研究”、“ 避孕节育和生殖健康适宜技术应用研究”、“重大出生缺陷和遗传病防治研究”3个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研究项目进展顺利。《现代人口和生殖健康公共服务体系与区域综合示范》研究通过科技部论证,有望攻克一批关键技术。搜集保存了43万份人类遗传资源实物标本和相关信息,建立覆盖我国33个民族的“中华民族永生细胞库”、“ 中国优秀运动员遗传资源库”、“ 中国健康长寿遗传资源库”、“ 青藏高原遗传资源库”、“ 重大疾病遗传资源库”等,抢救、收集、整理并保藏了一批我国珍稀、濒危的人类遗传资源。完成“中国男性生育力基本指标和生殖相关基础数据的调查”。在105个县建立了避孕药具不良反应监测点。积极探索建立人口计生技术服务质量保证体系,进一步规范了技术服务机构市场准入和资格认证工作。

  (七)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改革探索取得阶段性成果。各级党委政府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纳入目标管理责任考核。各地探索“一站式”服务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站等模式。省级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机构由7个增加到24个,地、县级机构设置率分别达73%、75%,乡级和社区普遍配备流动人口专管员。各级积极探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区域协作机制,上海、安徽、江苏、浙江、江西、重庆、贵州、河南等8省(市)签订了省级双向服务管理协议。珠三角9省(区)、苏鲁豫皖4省交界地区、陕甘宁蒙晋毗邻地区建立了区域协作联席会议制度,陕甘宁青新5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立西北协作区。广东省政府分管领导亲自带队,赴湖南、广西、湖北、重庆、四川、江西等流出人口大省签订跨省区域合作协议。湖南、广东等地开展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点对点”交换试点。山东人口计生与公安共同开发、建立流动人口部门信息共享平台。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