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李荣融、李伟同志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讲话的通知


  (二)应对金融危机要把握好四个关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工作方针。会议之前,中央已经实施了一系列振兴经济的重要举措。应该说,这些措施都对克服当前困难,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起到明显作用。在这些措施实施过程中,中央企业很多都是直接的参与者和受益者。中央企业在参与过程中要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把握好四个关系。

  一是要把握好宏观调控政策与企业微观操作的关系。中央采取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措施,提出要出手快,出拳重,措施准,工作实,这些为提升信心,防止经济“硬着陆”都是必要的。但作为企业在具体的操作中,必须要冷静和慎重,尤其是当前在重大投资项目上一定要符合企业实际,一定要按程序办,一定要加强对项目的调查评估和分析论证。刚才神华能源股份公司的同志讲,他们现在虽然面临很多机遇,但有的项目考虑再三还是看不准,就放弃了,我认为这是成熟的表现。

  二是要把握好资产能力扩张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系。荣融同志报告的主题是调整优化上水平,目的是从根本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我们过去有太多盲目扩张,最后走向破产的教训,华源、华诚、三九公司都是前车之鉴。在国家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特别是最近银行对企业并购贷款放开的环境下,中央企业有获取资金的优势,更要注意不要盲目扩张,不要偏面求大,要注重调整优化上水平,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哪?在品牌。品牌是技术含量和知识产权含量的集中体现。最近《参考消息》刊登法国费加罗报的一篇文章,标题就是“东西方经济竞争,未来将是品牌战”。据统计,美国跨国公司拥有的国际知名品牌的无形资产占美国排名前100家企业资产总额的68%。中央企业要实现上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必须在品牌上做文章,必须打造出一批在世界上响当当的产品品牌和服务品牌。没有这样享有公认的国际品牌,就谈不上实现打造30-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大企业集团的目标。

  三是要把握好国家战略需求与企业经营能力的关系。这两者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具体实施中要考虑两者的兼顾。今年4月国务院领导召开会议研究涉及国有大企业要带头走出去的问题时,我提出必须兼顾国家行为和企业利益之间的关系。国有大企业应积极响应国家的战略要求,但同时国家亦应给予企业必要的支持。我当时就举中铝收购力拓12%股份的例子,花了140多亿美元,仅所付利息大大超出现在的股本收益,明年开始还要还本,加上经济危机,股价大跌,企业实在难以承受。中央企业肩负着保值增值的责任,国资委要按市场机制考核他们,对这些主要是国家战略利益的项目,如果国家不采取相应的政策支持,企业就难以保值,更难以健康发展。因此,对于国家的战略要求,我们要积极响应,在充分做好前期工作的前提下,最后决策时必须要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经营能力,既要对国家负责,也要对企业负责。

  四是要把握好应对当前危机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应对金融危机,中央企业不仅要考虑当前,还要对未来3-5年的形势变化有个大致的预测和判断,必须要从自身所处的产业、行业发展态势来考虑自己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近期几个宏观经济数据的变化,值得我们密切关注。我国现在发电装机能力已达到8亿千瓦,据说,今年全国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可能在4800左右,正常应该5400以上,电力已供大于求。钢铁、有色、汽车、化肥等生产能力大量放空。大家可以回顾一下1998年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所采取的政策、措施以及到2003年后国民经济的走势,有很多方面值得思考、借鉴。要充分认识投资扩张对市场供求关系反应的滞后性。“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企业来讲,同此道理。对今后2-3年的经济形势,大家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深入研判,主动应对。“预则立,不预则废”。尤其对生产能力供大于求的行业,投资一定要慎之又慎。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调整好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加强风险控制,正确运用金融衍生工具。

  现在金融衍生工具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美国这次金融危机就是由金融衍生产品引发的。最近,几家中央企业汇率掉期、结构性存款、期权等业务出现浮亏接连曝光,大家对这个问题越来越重视。金融衍生工具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发展起来,对繁荣世界经济有着积极的一面,但其中也蕴含着极大的风险,不少国内企业在这方面栽了大跟头,如过去的五矿、株冶、国储铜、中航油在这方面都有惨痛的教训。根据初步统计,目前有28家中央企业在做各种金融衍生产品业务,有盈有亏,主要是亏的多,仅据已公开披露的合计要以百亿元计,实在痛心啊!要正确认识金融衍生产品的功能,关键是要认识它的套期保值作用。套期保值衍生产品对大多数中央企业来讲,不是不能做,而是现代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必要的工具,要积极创造条件学会运用这一工具。可以说,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投资经营日益国际化的今天,如果不利用衍生产品的规避风险、发现价格的功能,不对未来难以预料的经营成本风险予以对冲,那么,在与国外公司竞争抗衡中就会处于劣势。但是,要做这种衍生产品,必须具备相应条件。怎样才是具备条件,我归纳为以下四点。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