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是发展的途径。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国有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国有经济布局结构显著优化,涌现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但总的来看,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仍不尽合理,调整的空间还很大。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既暴露出很多问题,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调整机遇。我们要抓住这一难得机遇,加快调整步伐,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要推进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突出主业,剥离非主业资产,压缩管理层级,缩短管理链条。要立足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更大范围和更广区域内推进企业联合重组,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要进一步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关键环节、基本公共服务领域集中,扩大国有经济在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创新是发展的源泉。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必须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产业技术层次。目前,我国产业层次特别是制造业总体上仍处于国际分工链条的低端。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提升我国经济国际分工地位,是当前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也是保发展的重要举措。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国有企业要在技术创新中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要推动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完善创新机制,培育创新文化,引进和培养创新人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要加快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提高装备水平,促进产业升级。要鼓励和引导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提高就是要不断推进企业管理和队伍建设上水平,夯实发展的基础。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综合实力和整体素质有了显著提高,但随着规模的扩大,也暴露出许多方面的差距和不足。一些企业成本居高不下,根本上是管理问题;一些企业产品质量上不去,根本上也是管理问题。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确保国有企业持续稳定较快发展,最根本的措施就是要“强身健体”、练好“内功”。要引导和推动国有企业下苦功夫,狠抓最基本的生产环节管理,强化现场管理,加强标准、定额、计量、责任制等基础管理工作。要加强企业管理人员、班组长和一线职工各个层次的培训,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工技能竞赛,积极引进各方面人才充实调整队伍结构,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努力培育一流的职工队伍。
三、2009年需要着力做好的几项工作
在新的一年里,各级国资委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工作部署,按照上述工作思路和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分析形势,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做好国有资产监管的各项工作。
(一)密切关注和冷静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这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和国有企业的影响不可低估。各地国资委要高度重视,深刻认识世界经济发展的最新动向和长期趋势,密切关注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和国有企业的冲击和影响。要引导国有企业积极探索转“危”为“机”的有效途径,用好用足当前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和经营策略,制订切实有效的应对措施,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强化创新,夯实基础,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在化解金融危机中承担更大的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产权多元化。进一步推动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建立健全规范有效的董事会,完善外部董事制度,充分发挥外部董事作用,实现决策层与执行层、决策权与执行权基本分开,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按照市场化改革方向,不断完善企业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推进内部劳动用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出资人机构依法调控、社会有效监督的国有企业收入分配新体系。要积极拓宽筹资渠道,为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创造条件。
(三)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结构调整。要适时调整和修订国有经济布局和发展规划,研究确定各地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立足于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效率,在更大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要进一步加大企业重组调整力度,支持、鼓励与中央企业的联合重组、跨区域的联合重组,发展壮大一批对当地经济发展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形成一批主业突出、实力较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优势企业。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总结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抓紧制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的配套制度,积极稳妥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积极探索以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等多种形式,推进企业重组和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要推进企业技术创新和节能减排,引导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促进产业和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要抓紧完成政策性关闭破产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使劣势企业尽快退出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