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海洋局关于印发海域使用论证有关技术规程的通知(2008修订)[失效]

  1)人工岛式填海。采用人工岛式的填海造地,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新形成土地的人工岸线,又可以不占用和破坏自然岸线。通过桥梁和隧道的方式连接人工岛与陆地,可以获得与延伸式填海造地同样便利的交通条件。在海域条件适合的地区,采用人工岛式填海造地应作为首选方式。
  2)多突堤式填海。对于因工程建设需要,必须利用岸线向海延伸的填海造地工程,要推广多突堤式填海工程平面设计。这种平面设计的填海工程,既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使用自然岸线,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新形成土地的人工岸线。除海域条件不适合的地区外,延伸式填海造地工程应当采用多突堤式平面设计。
  3)区块组团式填海。对于面积较大、用途多样性的填海造地项目,可采取区块组团式填海造地方式,即:根据用途需要,必须利用岸线的部分,采取多突堤式填海方式,可以不利用岸线的部分,采取人工岛式的填海方式。将多突堤式填海和人工岛式填海合理组合,可以实现上述两种填海方式的优势互补。
  10.3 面积合理性分析
  面积合理性分析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a) 项目用海面积是否满足项目用海需求;
  b) 项目用海界址点的选择以及面积的量算是否符合《海籍调查规程》和《海域使用面积测量规范》;
  c) 项目用海面积是否符合相关设计标准和规范;
  d) 项目用海占用岸线的合理性(不占用岸线的项目用海除外);
  e) 项目用海减少海域使用面积的可能性。
  1级论证要求通过方案比选、生产工艺改进等阐述项目用海减少海域使用面积的可能性。2、3级论证根据项目用海改变海域属性或者影响生态、环境的程度,选做e)。
  通过论证分析调整项目用海面积和范围的,应当给出论证分析后的用海面积、界址点、位置图、界址图等材料。
  10.4 期限合理性分析
  a) 从工程设计使用年限或者生产实践需要等角度分析;
  b) 项目用海的申请期限是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的规定。

11 项目用海的主要不利影响分析

  11.1 项目用海的风险分析
  11.1.1灾害性风险的种类分析
  分析与项目用海相关的灾害性风险的种类、原因、发生概率、强度及后果等。
  11.1.2项目用海对海洋功能的风险分析
  论证分析灾害性风险一旦发生时,项目用海可能对所在海域及周边海域的海洋功能造成的影响和损害程度、范围等。
  11.1.3项目用海对周边利益相关者的风险分析
  论证分析灾害性风险一旦发生时,项目用海可能对周边利益相关者造成的影响和损害程度、范围等。
  11.2 项目用海对资源、生态的损耗及影响分析
  11.2.1 资源损耗分析
  根据项目用海特点和区域资源条件,选择海岸线、岸滩、海水、生物、矿产、港口、旅游、空间等资源类型进行资源损耗定性或者定量分析,开展资源价值损失的货币化估算。
  1、2级论证分析、评估项目用海所在海域的主要海洋资源类型;3级论证分析、评估项目用海所在海域与主导功能相关的主要海洋资源类型。
  11.2.2 生态影响分析
  定性或者定量分析对重要生态因素的影响程度、范围;分析是否会引发生境破坏、珍稀濒危动植物损害、生物多样性减少、外来物种危害等生态问题。
  对于1级论证,应当分析项目用海对生态的影响性质、范围、程度、时段、生物损失量和损失价值的货币化估算,提出生态保护、修复或者替代方案。
  生态影响分析根据具体用海情况,可以选择以下内容论证分析。其中1级论证选择6项以上,2级论证选择4项以上,3级论证选择2项以上。
  a) 生态平衡破坏;
  b) 珍稀濒危动植物损害;
  c) 生物多样性减少;
  d) 生物种类和数量减少;
  e) 外来物种危害;
  f) 海涂湿地的减少;
  g) 底栖生物栖息环境改变或破坏;
  h) 生物洄游路线改变和产卵海域受损;
  i) 潮汐通道更改;
  j) 水动力交换能力下降;
  k) 区域环境容量减小;
  l) 其他。

12 结论、建议与对策

  12.1 结论与建议编写要求
  12.1.1 结论的内容
  a) 项目用海的必要性;
  b) 项目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和相关规划的符合性;
  c) 项目用海的合理性;
  d) 项目用海与利益相关者的协调性;
  e) 项目用海主要不利影响。
  综合分析后给出项目用海可行与不可行的结论,原用海方案需调整的,提出调整建议。
  12.1.2 结论与建议的编写原则:
  1) 基本要求
  结论的编写应当文字简洁、条理清晰、用词准确、语句通顺、层次分明、篇幅不易过长。
  2) 客观、公正
  在全面概括和总结全部论证工作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对项目用海的可行性,客观、公正地做出评估,给出结论。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