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以实现海洋科技资源共享为核心,按照项目、基地、人才统筹安排的原则,强化总体布局,整合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持续加大中央与地方财政投入,建设能满足我国海洋事业快速发展所需的海洋科技基础设施与条件平台。
(1)海洋科学研究实验基地
建设海洋科学研究基地体系。建立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国家实验室),新建5-8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5-2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
扩大海洋科学观测站建设。在南极内陆Dome-A地区、北极黄河站,建设极端环境野外科学观测站;在我国管辖海域即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各建立1-3个装备有现代观测仪器的海洋生态环境科学观测站,构建国家海洋科学观测站网络体系。
建设国家级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海洋公共安全技术等领域的海洋工程(技术)中心。
(2)重大海洋科技基础设施
本着共享共建原则,建设海上海洋科学观测平台。新建造2-3艘新型海洋科学调查船,并以3-4艘海洋科学调查船为载体,装备现代化海洋观测与分析设备,形成近海、大洋及深海的海上观测系统与研究条件平台。装备海洋生物资源与功能基因、海洋环境与动力学、海洋监测与探测、海洋地质与资源、海洋生态与环境等重点实验室急需的大型设备,建设共享的综合研究实验平台。
(3)海洋科技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
海洋科学数据服务平台建设。建成包含海洋基础地理、海洋资源、海洋生态与环境、海洋灾害、海洋经济、海洋管理、海洋遥感监测、海洋科技文献和极地等15类海洋科学数据的共享数据库系统,使其成为拥有要素全、时间系列长、覆盖区域广、标准化程度高的网络化、信息化数据共享服务平台。
海洋科技资源平台建设。本着整合、共享、提高、完善的原则,进行海洋科技资源整合,构建海洋微生物、极地样品、大洋样品和海底样品等海洋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以及海洋科技文献信息服务平台和海洋标准化技术服务平台等。
海洋经济平台和示范基地建设。建设海洋公共技术服务、生态环境保障、海洋管理决策辅助和科技信息服务等的海洋经济平台;建设若干个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和海洋高新技术开发示范园区,带动海洋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8.加强海洋科技教育,培育海洋科技人才队伍
(1)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强力打造优秀创新团队
坚持人才为本,把培养造就创新型科技人才作为海洋科技创新的战略举措,实施海洋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和优秀海洋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结合海洋重大项目、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学科建设,加强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力争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领域,造就一批高水平的科技专家和战略性专家,形成海洋优秀创新人才群体和创新团队;探索杰出人才加优秀创新团队或优秀群体的科技队伍组织模式,实现创新人力资源、设备、经费的凝聚。到2010年,从国外引进30名左右高层次海洋科技人才,培养30-50名国内一流专家、100-150名学科带头人和数千名科技骨干,重点支持10个左右由国内外知名学者领军的跨学科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切实加强海洋科技队伍建设。
(2)发展海洋教育,加强海洋科技普及和创新文化建设
深化海洋高等教育改革,加强海洋重点学科建设;努力办出国际一流的海洋院校;创新研究生培养机制,着力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坚持产-学-研结合,鼓励和支持涉海高校同相关企业、海洋科研机构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紧密型合作关系,共同培养海洋创新人才;重视海洋社会科学和战略研究人才培养;加快海洋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一大批服务第一线的各类海洋职业技术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