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意义和特点;
3.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内容与类型。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堂活动、角色扮演
(三)大学生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常见的大学生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了解心理疾病,懂得哪些状态可以通过自我调整或心理咨询进行解决,哪些心理疾病需要专业医疗机构诊治。
教学内容:
1.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
2.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及其应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第二部分:了解自我,发展自我
(一)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自我发展的重要性,了解并掌握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能够识别在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及原因,并能够对其进行调适,建立自尊自信的自我意识。
教学内容:
1.自我意识概述;
2.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3.大学生自我意识偏差及其调适;
4.自我意识的评估。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心理测试、案例分析、体验活动
(二)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人格的基本知识、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特征和自我人格发展状况,掌握大学生常见人格缺陷的表现、形成原因及调适方法。
教学内容:
1.人格概述;
2.大学生的人格特征;
3.人格发展异常的表现与评估;
4.大学生人格完善的途径和调适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心理测试、案例分析
第三部分: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
(一)大学期间生涯规划及能力发展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在大学期间需要发展的能力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大学生涯进行规划,有目的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更好适应大学生活,获得自我发展。
教学内容:
1.大学生活的特点及生涯规划;
2.大学生能力概述及发展目标;
3.大学期间生涯规划的制定;
4.学会时间管理。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小组讨论
(二)大学生学习心理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