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死亡患者尸检:指对死亡患者的机体进行剖验,以明确死亡原因。非死亡患者应当在“□”内填写“-”。
(三十三)血型:指在本次住院期间进行血型检查明确,或既往病历资料能够明确的患者血型。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填写相应的阿拉伯数字:1.A;2.B;3.O;4.AB;5.不详;6.未查。如果患者无既往血型资料,本次住院也未进行血型检查,则按照“6.未查”填写。“Rh”根据患者血型检查结果填写。
(三十四)签名。
1.医师签名要能体现三级医师负责制。三级医师指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和具有副主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在三级医院中,病案首页中“科主任”栏签名可以由病区负责医师代签,其他级别的医院必须由科主任亲自签名,如有特殊情况,可以指定主管病区的负责医师代签。
2.责任护士:指在已开展责任制护理的科室,负责本患者整体护理的责任护士。
3.编码员:指负责病案编目的分类人员。
4.质控医师:指对病案终末质量进行检查的医师。
5.质控护士:指对病案终末质量进行检查的护士。
6.质控日期:由质控医师填写。
(三十五)手术及操作编码:目前按照全国统一的ICD-9-CM-3编码执行。表格中第一行应当填写本次住院的主要手术和操作编码。
(三十六)手术级别:指按照《
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医政发〔2009〕18号)要求,建立手术分级管理制度。根据风险性和难易程度不同,手术分为四级,填写相应手术级别对应的阿拉伯数字:
1.一级手术(代码为1):指风险较低、过程简单、技术难度低的普通手术;
2.二级手术(代码为2):指有一定风险、过程复杂程度一般、有一定技术难度的手术;
3.三级手术(代码为3):指风险较高、过程较复杂、难度较大的手术;
4.四级手术(代码为4):指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大的重大手术。
(三十七)手术及操作名称:指手术及非手术操作(包括诊断及治疗性操作,如介入操作)名称。表格中第一行应当填写本次住院的主要手术和操作名称。
(三十八)切口愈合等级,按以下要求填写:
切口分组
| 切口等级/愈合类别
| 内涵
|
0类切口
|
| 有手术,但体表无切口或腔镜手术切口
|
Ⅰ类切口
| Ⅰ/甲
| 无菌切口/切口愈合良好
|
Ⅰ/乙
| 无菌切口/切口愈合欠佳
|
Ⅰ/丙
| 无菌切口/切口化脓
|
Ⅰ/其他
| 无菌切口/出院时切口愈合情况不确定
|
Ⅱ类切口
| Ⅱ/甲
| 沾染切口/切口愈合良好
|
Ⅱ/乙
| 沾染切口/切口愈合欠佳
|
Ⅱ/丙
| 沾染切口/切口化脓
|
Ⅱ/其他
| 沾染切口/出院时切口愈合情况不确定
|
Ⅲ类切口
| Ⅲ/甲
| 感染切口/切口愈合良好
|
Ⅲ/乙
| 感染切口/切口欠佳
|
Ⅲ/丙
| 感染切口/切口化脓
|
Ⅲ/其他
| 感染切口/出院时切口愈合情况不确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