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国家粮食局关于印发《粮油加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通知

  大力发展粮油食品加工业、饲料加工业,确保口粮、饲料用粮供给安全。有效利用粮油资源,加强副产物综合利用,提升精深加工转化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加强特大城市及重点、敏感地区供应渠道网点建设,保障城乡居民粮油食品安全。稳定大豆生产能力,挖掘油菜籽、花生、棉籽、葵花籽等国产优质油料生产潜力,积极发展油茶籽等木本油料的生产,推进食用植物油生产多样化发展,提高我国食用植物油自给能力,满足市场需求。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培育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和引导大型企业兼并重组,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提升优质粮油基地建设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逐步实现加工原料的专用化、规模化和标准化。鼓励和支持中小型企业改造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依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强化环保、卫生、能耗、出品率、安全等指标的约束作用,加大对技术水平低、卫生质量和安全环保不达标、高能耗、高污染或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
  (三)加快产品结构调整
  加快系列化、多元化、营养健康粮油食品的开发,提高优、新、特产品的比重,强化质量安全,加强品牌建设。大力发展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的粮油加工产品,严格控制大米、小麦粉和食用植物油的过度加工;实施“主食品工业化示范工程”,积- 10 -
  极发展工业化生产的米粉(米线)、方便米饭、馒头、挂面、鲜湿面条等米面制品;扩大速冻米面制食品规模,开发多种规格和品味的新产品;加快推进稻壳发电或供热、米糠制油、碎米制糖、麸皮制纤维食品、饼粕开发蛋白资源等。
  (四)健全安全保障体系
  完善粮油加工业技术标准体系,加快制修订符合国情的粮油加工重点产品标准、生产技术规范和检测方法标准。加大粮油食品安全检验监测能力建设支持力度,建立无缝衔接的粮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满足企业对原辅料、半成品、成品等的理化、微生物、农药残留、真菌毒素、重金属等指标快速检验的需要。加快推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GB/T22000)、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HACCP)、良好操作规范(GMP)等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严格产地环境、投入品使用等全程监控,建立粮油食品质量安全产业链可追溯体系,全面提高粮油食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建立粮油加工业企业诚信管理体系。

专栏1粮油加工业急需制修订的标准

米面油制品

制修订大米、小麦粉、专用米、专用小麦粉、专用油等标准,满足粮油加工专用化需要;制修订全谷物食品产品标准,满足人们对营养健康食品需求。

方便食品

制修订方便米饭、方便米粥、鲜湿面条等传统主食品标准,为主食工业化提供技术支撑。

粮油食品安全检测

加快研究制订方便、快速、准确粮油加工质量安全检测方法新标准,如添加物(增筋剂、漂白剂、矿物油等)快速鉴别以及食用植物油保真防掺伪快速测定方法;加快制订粮油食品可追溯体系以及粮油机械等标准;积极转化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


  (五)推动科技进步与创新
  推广适度加工先进实用技术装备、综合利用和质量安全技术,应用清洁生产技术,实施节能减排与产业升级示范,实现资源合理利用。推进全谷物食品、高效低耗节能加工、深度开发转
  化增值和副产物综合利用等新技术的研发及产业化。推进深加工关键技术创新与装备产业化,提高关键装备智能化水平。鼓励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快全谷物食品、主食品工业化、粮油食品安全、薯类及杂粮、豆类食品开发等工程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建设。
  (六)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和区位优势,推进企业适度集聚发展,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国家级现代粮油加工基地或产业集聚区。鼓励和支持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创建粮油加工园区,延伸产业链条,向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打造一批科技含量高、综合利用全、带动能力强的粮油加工园区,实现加工与相关业务的对接和整合,使之成为粮食产业化发展的新型载体,形成集粮食收购、储藏、运输、加工、销售、配送等为一体的现代粮食产业集群。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