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7 | 农业部 |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 20 | 农业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定点联系工作:定期召开区域联防工作会议,派出检查组检查相关省的免疫、疫情监测和报告、疫情处置及体系建设等情况 |
228 | 农业部 |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 30 | 重大动物疫病诊断试剂引进及对国产试剂比对和标化。分析禽流感、新城疫几种常用国产诊断试剂和方法使用状况及相关生产单位基本情况,对相应的诊断试剂和诊断方法进行比对验证试验,比较分析不同品牌国产诊断试剂或不同检测方法之间的性能差异及优势。汇总相关比对结果 |
229 | 农业部 |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 110 | 1.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与流行病学调查。对非洲猪瘟、非洲马瘟、裂谷热、水泡性口炎、尼帕病毒病、西尼罗河热、结节性皮肤病、日本脑炎等重大外来动物疫病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方法和检测体系进一步优化,做好诊断等防控技术研究与储备;外来病预案制定与宣传;外来病诊断与防治技术培训;2.小反刍兽疫监测、流行病学调查、诊断技术研究与储备、防治技术培训和风险状况评估(西藏、新疆)等 |
230 | 农业部 |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 80 | 新城疫参考实验室疫情测报、确诊:根据发病和流行情况,全年至少分离90株病毒,并进行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对新城疫的重要疫情进行实验室诊断;进行新城疫诊断试剂、诊断新技术研究 |
231 | 农业部 |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 60 | 维护国家动物血清库正常运行,联合相关兽医实验室,收集具有地区和品种代表性、背景信息完整的动物血清样品8万份,开展血清样品流行病学检测和溯源分析,实现样品信息电子化管理 |
232 | 农业部 |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 80 | 口蹄疫、禽流感及其他重大动物疫病发生风险、防控措施和损失评估。对疫病防控策略、措施经济学分析;对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进行预警工作;对2012年其他重大动物疫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及风险分析、损失评估工作 |
233 | 农业部 |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 451 | 1.布病等人畜共患病定点流行病学调查;2.牛结核病、包虫病和猪链球菌病定点定时监测工作,拟采集和检测样品6000份;3.在12个生猪主产省份开展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8种猪群疫病的动态监视,跟踪300-600个养殖企业,采集、收集发病猪群和定点屠宰厂组织样品1800份,检测分析8种主要致病原的分布和病原变异情况;4.在全国各省活禽市场和部分省份家禽散养户开展各亚型禽流感和新城疫病原学抽样调查,在开放性水体采样调查各亚型禽流感和新城疫病原对我国水源的污染情况;5.收集各地畜牧兽医信息,开展动物疫情季度性分析和风险因素分析;6.健全国家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数据库系统,研制相关软件;7.指导各地和国家动物疫情测报站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召开流行病学调查技术培训班;8.在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情时,开展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对相关区域进行抽样检测,追踪疫情来源,及时分析并提出防控措施建议,建立相应的流行病学数据库 |
234 | 农业部 |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 30 | 疫苗临床应用效果评估。口蹄疫、猪瘟、蓝耳病疫苗临床应用效果调查、评估方法和指标体系的建立;新疆、陕西等15个省份口蹄疫、猪瘟、蓝耳病等3种疫苗临床调查采样;在河南、河北等12个省份400个猪场跟踪调查,对疑似发病场/户的样品进行病原学检测;在15个项目参与省份采集中标的猪瘟、蓝耳病活疫苗样品进行圆环病毒、粘膜病、支原体等外源检测;对我国现行口蹄疫、猪瘟、蓝耳病免疫工作现状、免疫效果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免疫政策改进建议 |
235 | 农业部 |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 480 | 开展全国疯牛病和痒病普查性监测,风险评估工作。对全国26省市的牛脑和羊脑样品进行疯牛病和痒病检测,辅以组织病理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免疫印迹方法进行实验室确诊;对全国部分代表性的奶牛场进行疯牛病风险因素调研,并分析相关数据,形成材料。开展全国疯牛病痒病的检测与采样技术培训,加大疯牛病痒病的宣传。年终提交工作总结报告。开展疯牛病风险可忽略国家认证工作和风险评估工作 |
236 | 农业部 |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 40 | 兽医科技信息管理及国际标准培训推广 |
237 | 农业部 |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 50 | OIE出版物翻译出版发行 |
238 | 农业部 |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 20 | OIE相关动物福利工作。跟踪OIE及欧美发达国家动物福利工作新动向,积极参加OIE亚太地区动物福利战略计划和战略实施计划相关工作,开展动物福利基础研究工作 |
239 | 农业部 |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 50 | 境外疫情及动物与动物产品进口风险评估。跟踪动物及动物产品国际贸易动态,研究进口外国动物、动物产品导致疫情传入的可能性,开展相关动物卫生状况风险评估工作 |
240 | 农业部 |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 120 | 国外动物疫情监测与预警预报。完善国际动物卫生信息数据库,动态监视全球动物疫情和重大动物卫生事件,了解发达国家动物卫生状况及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策略,开展重大动物疫病输入风险分析研究,提高我国外来动物疫病的早期预警能力,为我国动物防疫工作、防疫政策和策略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和决策支持服务 |
241 | 农业部 | 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 | 20 | 动物卫生措施官方评议。跟踪世界动物卫生组织、食品法典委员会、世界贸易组织及相关国家的动物卫生措施新动向,收集相关材料,并翻译整理;组织专家进行官方评议或回答问卷;召开研讨会等 |
242 | 农业部 |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30 | 追溯体系督查指导及统计会议。开展工作督导、调研及会议;完成追溯工作督查指导、开展工作调研、召开业务研讨会议等工作 |
243 | 农业部 |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40 | 追溯体系培训宣传。召开追溯体系技术规范培训等,修订印刷培训教材;加强追溯体系建设宣传工作 |
244 | 农业部 |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80 | 追溯体系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制修订、溯源新技术跟踪、研发,相关设施设备检测。修订67号令;制修订数据库建设规范、耳标钳技术标准、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和技术规范、养殖档案管理规范和数据库建设规范、识读器等溯源设备技术规范和溯源设备管理。开展国际组织及有关国家技术应用及标准的跟踪研究,研究和储备适合我国国情的追溯系统耳标、识读器和应用系统等方面的新技术和新成果。委托有关机构对牲畜耳标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完成对部分企业生产识读器的硬件和软件性能检测,对IC卡的兼容性、读写速度和安全性等检测 |
245 | 农业部 |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10 | 协助做好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指导、评估和宣传 |
246 | 农业部 |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60 | 制订和完善兽医实验室相关管理办法,制定兽医实验室操作规范;受理审查病原微生物实验室活动、病原微生物菌毒种运输以及科研项目安全性;举办病原微生物安全技术培训;开展实验室信息填报系统网络维护;督促、指导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
247 | 农业部 |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80 | 组织开展兽医实验室能力考核,组织开展省级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 |
248 | 农业部 |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60 | 研究完善执业兽医管理规章制度,组织编写印刷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培训教材,开展乡村兽医和村级动物防疫员师资培训 |
249 | 农业部 |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30 | 农业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定点联系工作:定期召开区域联防工作会议,派出检查组检查相关省的免疫、疫情监测和报告、疫情处置及体系建设等情况 |
250 | 农业部 |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145 | 动物疫情监测规范管理与相关基础研究、动物疫情及监测信息管理与分析、全国动物疫情形势分析评估、定点监测等。召开疫情统计分析会议,负责全国55种重大疫情收集统计分析,编制形成快报、周报、旬报、月报、月度报告、半年报、年报;填报OIE疫情报告。组织各省(区、市)动物疫情测报中心和全国304个动物疫情测报站、146个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实施全国17种动物疫情监测工作,组织分析统计结果并形成报告;日常监测和集中监测信息统计分析。开展重点地区流通环节动物疫病监测。开展疫情监测技术培训。每季度做出全国动物疫情预警报告 |
251 | 农业部 |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80 | 开展动物防疫网络操作管理人员培训;进行网络维护、运转管理;进行应用软件设计和升级;制定网络运行管理规范。重大动物疫情指挥平台的运转及维护,含系统开发升级、硬件更新与维护、网络运行经费、系统应用培训等 |
252 | 农业部 |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170 | 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疫情监测、验收、调研等;疫情统计分析预警;人畜共患病基础性研究工作;起草制定人畜共患病有关法规、防治规划和技术规范;组织培训,防控知识宣传;青海、四川、新疆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包虫病综合防控试点工作 |
253 | 农业部 |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150 |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和应急处置工作,一线扑灭突发重大动物疫情,调查流行情况,督导防控工作,编辑修订应急防控相关书籍等,购置应急值守和应急处置设备;研究防控效果评价方法并验证,每年组织实施2次全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效果大检查活动;组织开展应急管理技术培训和委托开展应急模拟演练等;召开应急工作座谈会研讨、制定、修订完善有关应急管工作制度、规范和预案等,应急防疫物资储备库租赁和运转;对全国省级动物疫病防控师资人员和疫病防控信息员进行培训,对疫病防控信息管理系统升级维护 |
254 | 农业部 |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520 | 1.继续开展全国重点区域祖代养禽场高致病性禽流感监测,上、下半年分别对20个省份70个祖代养禽场约7500份血清样品进行H5、H7、H9亚型抗体检测,约7500份咽肛拭子样品进行H5亚型RT-PCR检测。开展全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原学监测。根据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发生情况,开展应急监测与诊断工作。开展诊断技术培训,召开研讨会,以上共220万元;2.开展种畜禽场(祖代及以上养禽场、原种猪场)垂直传播疾病监测净化工作,指导各地开展种畜禽场监测净化工作300万元 |
255 | 农业部 |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30 | 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日常工作经费,召开年会,召开各类动物疫病防控座谈会和疫情会商会,组织专家开展动物防疫调研、研讨、论证等工作,印制专家委员会论文集及其他材料 |
256 | 农业部 |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20 | 蓝耳病疫病诊断制品比对验证试验 |
257 | 农业部 | 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 10 | 实验室生物安全科技问题调研 |
258 | 农业部 |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 30 | 溯源设备质量例行监测及有关检测方法研究。对相关溯源设施设备开展例行检测,研究分析国外牲畜耳标及溯源设备的标准、技术规范及检测方法等相关技术资料,研究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检测方法,起草相关规范标准 |
259 | 农业部 |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 30 | 病原微生物菌(毒)种保藏。 |
260 | 农业部 |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 30 | 农业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定点联系工作:协调重大动物疫病疫苗应急生产供应;对定点企业疫苗生产进行监督检查;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时,对疫苗使用情况及免疫失败原因进行调查,评估当地免疫程序;参与防控督查和指导应急处置工作。 |
261 | 农业部 |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 20 | 参加小反刍兽疫风险评估工作(西藏、新疆),开展实验室检测工作 |
262 | 农业部 |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 10 | 开展布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相关工作 |
263 | 农业部 |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 80 | 用于猪瘟实验室开展口蹄疫疫情监测、确诊、分析和报告工作,对全国猪群血清样本进行检测,分析全国猪群免疫状况;对样本进行抗原检测,分析全国猪瘟动态流行现状;对抗原阳性样品进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猪瘟病毒变异方向;对猪瘟疫苗进行跟踪抽检,分析疫苗与现有流行毒株保护关系 |
264 | 农业部 |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 608 | 兽用生物制品批签发、案件查处及驻厂监督工作和GMP飞行检查50万元;印制、发放重大动物疫病疫苗防伪标签工作140万元;300批以上疫苗监督检验253万元;定点企业生产条件、工艺和质量控制状的监督检查20万元;修订口蹄疫等重大疫苗质量控制方法和新批准上市重大疫苗核查验证及不良反应监管40万元;制定重大疫苗原辅材料质量标准20万元;组织重大生物制品安全评价及评价方案制定45万元;组织SPF鸡(蛋)微生物监测及牲畜耳标质量例行监测20万元;组织重大疫苗质量事故、应急调查处理10万元;组织重大疫苗定点企业管理会议10万元 |
265 | 农业部 | 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 | 20 | 兽医科技成果推广 |
266 | 农业部 | 农业部兽医局 | 80 | 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治政策制定、工作督导、调查研究、宣传培训等;起草制定相关计划、规划、方案、技术规范等,编制防控知识材料,召开防控工作会议 |
267 | 农业部 | 农业部兽医局 | 800 | 应急处置重大动物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自然灾害后动物防疫工作,及重点防控政策试点。如口蹄疫、禽流感等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工作,包括现场督导、疫源追踪、紧急免疫、消毒灭源、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等 |
268 | 农业部 | 农业部兽医局 | 30 | 《动物防疫法》配套立法和宣传,召开全国兽医医政会、兽医法律制度建设研讨会等,开展兽医机构队伍建设管理调研 |
269 | 农业部 | 农业部兽医局 | 10 | 兽医科技调研及研讨会 |
270 | 农业部 | 农业部兽医局 | 40 | 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和追溯体系建设工作督查指导、政策制定及召开有关会议等40万元 |
合 计 | 122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