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参考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86年4月12日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
1988年1月26日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通过 法(办)发(1988)6号
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
2008年8月11日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50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8)11号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2007年3月16日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9年3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64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9)7号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1999年3月15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7.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
1999年12月1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90次会议通过 法释(1999)19号
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2009年2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62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9)5号
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3年3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67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3)7号
1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9年6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69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9)11号
1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2004年9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27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4)14号
1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技术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4年11月30日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35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4)20号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
1995年6月30日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
1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0年9月2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33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4)44号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节选)
1991年4月9日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八次会议通过 2007年修订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
1994年8月31日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1993年12月29日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根据1999年12月2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关于
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
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2005年10月27日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
18.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
1994年6月24日 国务院令第156号发布 根据2005年12月18日《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的决定》修订
1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一)
2006年3月27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382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6)3号
2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二)
2008年5月5日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47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8)6号
21.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三)
2010年12月6日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04次会议通过 法释(2011)3号
2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与企业改制相关民事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002年12月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59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3)1号
2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业务活动中民事侵权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
2007年6月4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28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7)12号
24.
上市公司章程指引(2006年修订)
2006年3月16日 证监公司字(2006)38号
25.
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
(2008年3月24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224次主席办公会审议通过,根据2011年8月1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与配套融资相关规定的决定》修订)
26.
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
(2006年5月17日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第180次主席办公会议审议通过,根据2008年8月27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六十三条的决定》、2012年2月14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六十二条及第六十三条的决定》修订)
27.
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
2001年8月16日 证监发(2001)102号发布
28.
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则
2006年3月16日 证监发(2006)21号发布
29.
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
2007年4月5日 证监公司字(2007)56号发布
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1997年2月23日 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2006年8月27日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订
3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
1997年11月19日 国务院令第236号发布
根据2007年5月9日《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的决定》修订
3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
1999年8月30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0号
33.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法
2008年10月28日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34.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
1986年4月12日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根据 2000年10月31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
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的决定》修正
35.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
1990年10月28日 国务院令第301号发布
根据 2001年4月12日 《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实施细则〉的决定》修订
3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
1979年7月1日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
根据 2001年3月15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
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37.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
1983年9月20日 国发(1983)148号发布
根据 2001年7月22日 《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实施条例〉的决定》修订
38.
关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注册资本与投资总额比例的暂行规定
1987年3月1日 工商企字〔1987〕第38号发布
39.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营各方出资的若干规定
1987年12月30日 国函(1987)215号发布
40.《合资经营企业合营各方出资的若干规定》的补充规定
1997年9月29日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第2号发布
4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
1988年4月13日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根据 2000年10月31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
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的决定》修正
4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实施细则
1995年8月7日 原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令(1995)第6号发布
43.
指导外商投资方向规定
2002年2月11日 国务院令第346号发布
44.
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
2006年8月8日 商务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外汇管理局令2006年第10号发布。 20096年68月228日 商务部令2009年第6号修订
45.
外商投资企业投资者股权变更的若干规定
1997年5月28日 (1997)外经贸法发第267号发布
46.
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合并与分立的规定
1999年9月23日 (1999)外经贸法发第395号发布
根据2001年11月22日《原
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关于修改〈关于外商投资企业合并与分立的规定〉的决定》修订
47.
关于上市公司涉及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若干意见
2001年10月8日 外经贸资发(2001)538号发布
48.
关于向外商转让上市公司国有股和法人股有关问题的通知
2002年11月1日 证监发(2002)83号发布
49.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1998年12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
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的决定》修正 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
5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
2002年12月26日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61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3)2号
51.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
2003年10月28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52.
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
1994年8月4日 国务院令第160号发布
53.
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
2007年5月30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49号发布
54.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
2006年12月13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40号发布
55.
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
2006年5月6日 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令第30号发布
56.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
2006年5月17日 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令第32号发布
57.
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
2006年9月11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37号发布
根据2010年10月11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修改〈证券发行与承销管理办法〉的决定》修订
58.关于修改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若干规定的决定
2008年10月9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57号
59.
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
2008年10月17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58号,2009年5月13日修订
60.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
2009年3月31日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61号
61.
关于深化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10)26号
62.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
2006年8月27日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
63.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指定管理人的规定
2007年4月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22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7〕8号
6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企业破产案件确定管理人报酬的规定
2007年4月4日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22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7)9号
65.
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办法
1996年1月25日 国务院令第192号发布
66.
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
1991年11月16日 国务院令第91号发布
67.
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施行细则
1992年7月18日 国资办发(1992)36号发布
68.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2008年8月1日国务院第20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 国务院令第532号
69.
个人外汇管理办法
2006年12月25日 中国人民银行令(2006)第3号发布
70.
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规定
1996年6月20日 中国人民银行令(1996)第1号发布
71.
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
1995年5月10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根据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
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的决定》修正
7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2000年2月24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02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0)32号
7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1984年3月12日 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根据 1992年9月4日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关于
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 2000年8月25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
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根据2008年12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关于
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的决定》第三次修正
74.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
2001年6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06号公布 根据2002年12月28日《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的决定》第一次修订 根据2010年1月9日《
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的决定》第二次修订
75.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
2001年6月19日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180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1)21号
76.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1982年8月23日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
根据 1993年2月22日 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
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第一次修正
根据 2001年10月27日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
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第二次修正
77.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
2002年8月3日 国务院令第358号发布
7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2年10月12日 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46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2〕32号
79.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1993年9月2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
8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06年12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12次会议通过 法释〔2007〕2号
81.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
82.
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
2008年8月3日国务院令第529号发布
83.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相关市场界定的指南
2009年5月24日发布
84.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程序规定
2009年5月26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41号发布
85.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程序规定
2009年5月26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42号发布
86.
金融业经营者集中申报营业额计算办法
2009年7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9年第10号发布
87.
经营者集中申报办法
2009年11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令2009年第11号发布
88.
经营者集中审查办法
2009年11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令2009年第12号发布
89.
关于实施经营者集中资产或业务剥离的暂行规定
2010年7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令2010年第41号发布
90.
反价格垄断规定
2010年12月29日发展改革委令2010年第7号发布
91.
反价格垄断行政执法程序规定
2010年12月29日发展改革委令2010年第8号发布
92.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禁止垄断协议行为的规定
2010年12月3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53号公布
93.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规定
2010年12月3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54号公布
94.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定
2010年12月31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第55号公布
95.关于评估经营者集中竞争影响的暂行规定
2011年8月29日
商务部公告2011年第55号公布
96.
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调查处理暂行办法
2011年12月30日商务部令2011年第6号公布
税 法
一、测试目标
本科目主要测试考生的下列能力:
1.熟悉税法与税制相关的基本原理;
2.掌握现行各税种的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税率、计税依据、纳税环节、纳税地点和税收优惠等相关规定;
3.掌握不同企业从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所涉及的税种及应纳税额计算;
4.掌握个人取得各种收入涉及的税种、应纳税额计算及相关纳税事项的有关规定;
5.掌握同一经营活动涉及多税种的相互关系和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6.协助企业或个人准确无误地填列各主要税种的纳税申报表;
7.分析税收政策变动对企业等相关纳税人的潜在影响并能结合纳税人生产经营状况提出税收筹划建议;
8.用恰当合理的专业性语言和报告明确表述企业税收遵从、涉税风险、纳税事项等与税法执行相关问题的结论;
9.体现并培养税收遵从意识,提高纳税意识和税收服务意识,具备从公正立场为政府和纳税人服务的职业道德。
二、测试内容与能力等级
测试内容
| 能力等级
|
(一)税法概论
1.税法概念
(1)税收概述
(2)税法的概念
(3)税法的功能
(4)税法的地位及与其他法律的关系
2.税法基本理论
(1)税法的原则
(2)税收法律关系
(3)税法的构成要素
3.税收立法与税法的实施
(1)税收立法
(2)税法的实施
4.我国现行税法体系
(1)税法体系概述
(2)税法的分类
(3)我国现税法体系
(4)我国税收制度的沿革
5.我国税收管理体制
(1)税收管理体制的概念
(2)税收立法权
(3)税收执法权
|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
(二)增值税法
1.征税范围及纳税义务人
(1)征税范围的一般规定
(2)征税范围的特殊规定
(3)纳税义务人和扣缴义务人
2.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1)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2)小规模纳税人的认定及管理
3.税率与征收率
(1)基本税率
(2)低税率
(3)零税率
(4)征收率
4.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1)销项税额的计算
(2)进项税额的计算
(3)应纳税额的计算
5.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1)应纳税额的计算
(2)含税销售额的换算
6.特殊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
(1)兼营不同税率的货物或应税劳务
(2)混合销售行为
(3)兼营非增值税应税劳务
7.进口货物征税
(1)进口货物的征税范围及纳税人
(2)进口货物的适用税率
(3)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4)进口货物的税收管理
8.出口货物退(免)税
(1)出口货物退(免)税基本政策
(2)出口货物退(免)税的适用范围
(3)出口货物的退税率
(4)出口货物应退税额的计算
(5)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
9.税收优惠
(1)《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免税项目
(2)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其他征免税项目
(3)增值税起征点的规定
(4)其它有关减免税规定
10.征收管理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纳税期限
(3)纳税地点
(4)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办法
(5)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纳税申报办法
11.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及管理
(1)专用发票的联次
(2)专用发票的开票限额
(3)专用发票领购使用范围
(4)专用发票开具范围
(5)专用发票开具要求
(6)开具专用发票后发生退货或开票有误的处理
(7)专用发票与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规定
(8)加强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
|
1
1
1
1
1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2
2
3
2
2
2
2
3
2
2
2
2
1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
(三)消费税法
1.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
(1)生产应税消费品
(2)委托加工应税消费品
(3)进口应税消费品
(4)零售应税消费品
2.税目与税率
(1)税目
(2)税率
3.计税依据
(1)从价计征
(2)从量计征
(3)复合计征
(4)计税依据的特殊规定
4.应纳税额的计算
(1)生产销售环节应纳消费税的计算
(2)委托加工环节应纳消费税的计算
(3)进口环节应纳消费税的计算
(4)已纳消费税扣除的计算
(5)税额减征的计算
5.征收管理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纳税期限
(3)纳税地点
(4)纳税申报
|
1
1
1
1
2
2
2
2
3
3
3
3
3
3
3
1
1
1
1
|
(四)营业税法
1. 纳税义务人与扣缴义务人
(1)纳税义务人
(2)扣缴义务人
2.税目与税率
(1)税目
(2)税率
3.计税依据
(1)计税依据的一般规定
(2)计税依据的具体规定
4.应纳税额的计算与特殊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
(1)应纳税额的计算
(2)特殊经营行为的税务处理
5.税收优惠
(1)起征点
(2)税收优惠规定
6.征收管理
(1)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2)纳税期限
(3)纳税地点
(4)纳税申报
|
2
2
2
2
2
2
3
2
2
2
2
2
2
2
|
(五)城市维护建设税法
1.纳税义务人与税率
2.计税依据与应纳税额的计算
3.税收优惠和征收管理
(1)税收优惠
(2)纳税环节
(3)纳税期限
(4)纳税地点
(5)纳税申报
附:教育费附加的有关规定
|
2
2
2
1
1
1
1
2
|
(六)关税法
1.征税对象与纳税义务人
(1)征税对象
(2)纳税义务人
2.进出口税则
(1)进出口税则概况
(2)税则归类
(3)税率
3.关税完税价格与应纳税额的计算
(1)原产地规定
(2)关税的完税价格
(3)应纳税额的计算
4.税收优惠
(1)法定减免税
(2)特定减免税
(3)临时减免税
5.征收管理
(1)关税缴纳
(2)关税的强制执行
(3)关税退还
(4)关税补征和追征
(5)关税纳税争议
|
1
1
1
1
2
1
3
3
2
2
2
2
2
2
2
2
|
(七)资源税法
1. 纳税义务人与税目、单位税额
(1)纳税义务人
(2)税目、单位税额
(3)扣缴义务人适用的税额
2.计税依据与应纳税额的计算
(1)计税依据
(2)应纳税额的计算
3.税收优惠和征收管理
(1)减税、免税项目
(2)出口应税产品不退(免)资源税的规定
(3)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4)纳税期限
(5)纳税地点
(6)纳税申报
|
2
2
2
2
2
2
2
1
1
1
1
|
(八)土地增值税法
1.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
(1)纳税义务人
(2)征税范围
2.税率
3.应税收入与扣除项目的确定
(1)应税收入的确定
(2)扣除项目的确定
4.应纳税额的计算
(1)增值额的确定
(2)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3)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
5.税收优惠
(1)建造普通标准住宅的税收优惠
(2)国家征用收回的房地产税收优惠
(3)因城市实施规划、国家建设需要而搬迁税收优惠
(4)个人转让房地产的税收优惠
6.征收管理
(1)加强土地增值税征收管理
(2)纳税地点
(3)纳税申报
|
1
2
2
2
2
3
3
3
2
2
2
2
1
1
1
|
(九)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耕地占用税法
1.房产税法
(1)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
(2)税率、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3)税收优惠
(4)征收管理
2.城镇土地使用税法
(1)纳税义务人征税范围
(2)税率、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3)税收优惠
(4)征收管理
3.耕地占用税法
(1)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
(2)税率、计税依据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3)税收优惠和征收管理
|
2
3
2
2
2
3
2
2
2
3
2
|
(十)车辆购置税和车船税法
1.车辆购置税法
(1)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
(2)税率与计税依据
(3)应纳税额的计算
(4)税收优惠
(5)征收管理
2.车船税法
(1)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
(2)税目与税率
(3)应纳税额的计算与代收代缴
(4)税收优惠
(5)征收管理
|
2
2
3
2
1
2
2
3
2
2
|
(十一)印花税和契税法
1.印花税法
(1)纳税义务人
(2)税目与税率
(3)应纳税额的计算
(4)税收优惠
(5)征收管理
2.契税法
(1)征税对象
(2)纳税义务人、税率和应纳税额的计算
(3)税收优惠
(4)征收管理
|
1
2
3
2
1
2
3
2
2
|
(十二)企业所得税法
1. 纳税义务人、征税对象与税率
(1)纳税义务人
(2)征税对象
(3)税率
2.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1)收入总额
(2)不征税收入和免税收入
(3)扣除原则和范围
(4)不得扣除的项目
(5)亏损弥补
3.资产的税务处理
(1)固定资产的税务处理
(2)生物资产的税务处理
(3)无形资产的税务处理
(4)长期待摊费用的税务处理
(5)存货的税务处理
(6)投资资产的税务处理
(7)税法规定与会计规定差异的处理
4.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所得税处理
(1)资产损失的定义
(2)资产损失扣除政策
(3)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管理
5.企业重组的所得税处理
(1)企业重组的定义
(2)重组的一般性税务处理方法
(3)重组的特殊性税务处理方法
6.税收优惠
(1)免征与减征优惠
(2)高新技术企业优惠
(3)小型微利企业优惠
(4)加计扣除优惠
(5)创投企业优惠
(6)加速折旧优惠
(7)减计收入优惠
(8)税额抵免优惠
(9)民族自治地方优惠
(10)非居民企业优惠
(11)特殊行业优惠
(12)其他优惠
7.应纳税额的计算
(1)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
(2)境外所得抵扣税额的计算
(3)居民企业核定征收应纳税额的计算
(4)非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
(5)非居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
(6)房地产开发企业所得税预缴税款的处理
8.源泉扣缴
(1)扣缴义务
(2)扣缴方法
(3)非居民企业所得税管理若干问题
9.特别纳税调整
(1)调整范围
(2)调整方法
(3)核定征收
(4)加收利息
10.征收管理
(1)纳税地点
(2)纳税期限
(3)纳税申报
(4)跨地区经营汇总纳税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
(5)合伙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
(6)新增企业所得税征管范围调整
(7)纳税申报填写方法
| 2
2
2
2
2
2
3
3
3
3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2
2
3
3
3
3
3
2
2
2
2
2
2
2
2
2
2
3
|
(十三)个人所得税法
1.纳税义务人与征税范围
(1)纳税义务人
(2)征税范围
2.税率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1)税率
(2)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3.应纳税额的计算
(1)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2)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3)对企事业单位的承包经营、承租经营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4)劳务报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5)稿酬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6)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7)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8)财产租赁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9)财产转让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10)偶然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11)其他所得应纳税额的计算
(12)应纳税额计算中的特殊问题
4.税收优惠
(1)免征个人所得税的优惠
(2)减征个人所得税的优惠
(3)非居民纳税人的减免税优惠
5.境外所得的税额扣除
6.征收管理
(1)自行申报纳税
(2)代扣代缴纳税
(3)核定征收
(4)个人所得税的管理
|
2
2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2
2
2
3
2
2
2
2
|
(十四)税收征收管理法
1.税收征收管理法概述
(1)税收征收管理法的立法目的
(2)税收征收管理法的适用范围
(3)税收征收管理法的遵守主体
(4)税收征收管理法权利和义务的设定
2.税务管理
(1)税务登记管理
(2)账簿、凭证管理
(3)纳税申报管理
3.税款征收
(1)税款征收的原则
(2)税款征收的方式
(3)税款征收制度
4.税务检查
(1)税务检查的形式和方法
(2)税务检查的职责
5.法律责任
(1)违反税务管理基本规定行为的处罚
(2)扣缴义务人违反账簿、凭证管理的处罚
(3)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的法律责任
(4)对偷税的认定及其法律责任
(5)进行虚假申报或不进行申报行为的法律责任
(6)逃避追缴欠税的法律责任
(7)骗取出口退税的法律责任
(8)抗税的法律责任
(9)在规定期限内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法律责任
(10)扣缴义务人不履行扣缴义务的法律责任
(11)不配合税务机关依法检查的法律责任
(12)非法印制发票的法律责任
(13)有税收违法行为而拒不接受税务机关处理的法律责任
(14)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拒绝配合税务机关依法执行职务的法律责任
(15)擅自改变税收征收管理范围的法律责任
(16)不移送的法律责任
(17)税务人员不依法行政的法律责任
(18)渎职行为的法律责任
(19)不按规定征收税款的法律责任
(20)违反税务代理的法律责任
6.纳税评估管理办法
(1)纳税评估指标
(2)纳税评估对象
(3)纳税评估方法
(4)评估结果处理
(5)评估工作管理
(6)纳税评估通用分析指标及其使用方法
7.纳税担保试行办法
(1)纳税保证
(2)纳税抵押
(3)纳税质押
(4)法律责任
|
1
1
1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
(十五)税务行政法制
1.税务行政处罚
(1)税务行政处罚的原则
(2)税务行政处罚的设定和种类
(3)税务行政处罚的主体与管辖
(4)税务行政处罚的简易程序
(5)税务行政处罚的一般程序
(6)税务行政处罚的执行
2.税务行政复议
(1)税务行政复议的概念和特点
(2)税务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
(3)税务行政复议管辖
(4)税务行政复议申请
(5)税务行政复议的受理
(6)证据
(7)税务行政复议决定
3.税务行政诉讼
(1)税务行政诉讼的概念
(2)税务行政诉讼的原则
(3)税务行政诉讼的管辖
(4)税务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5)税务行政诉讼的起诉和受理
(6)税务行政诉讼的审理和判决
|
1
2
2
2
2
2
1
2
2
2
2
2
2
1
2
2
2
2
2
|
(十六)税务代理和税务筹划
1.企业涉税基础工作的代理
(1)企业税务登记代理
(2)发票领购代理
(3)建账记账代理
2.主要税种申报的代理
(1)增值税代理申报
(2)消费税代理申报
(3)营业税代理申报
(4)企业所得税代理申报
(5)个人所得税代理申报
3.税务筹划
(1)税务筹划的切入点
(2)税务筹划基本方法
|
2
2
2
2
2
2
2
2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