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2年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模式概要》的通知


  三、北方玉米秸秆机械粉碎还田腐熟技术模式

  本技术模式适宜于降雨量在300毫米以上、且有灌溉保证条件的地区。耕作方式可单作、连作或轮作,田间作业以机械化作业为主。技术要点如下:

  (一)秸秆处理

  在玉米成熟后,采取联合收获机械收割的,一边收获玉米穗,一边将玉米秸秆粉碎,并覆盖地表;采用人工收割的,在摘穗、运穗出地后,用机械粉碎秸秆并均匀覆盖地表。秸秆粉碎长度应小于10厘米,留茬高度小于5厘米。在秸秆覆盖后,趁秸秆青绿(最适宜含水量30%以上),在雨后或空气湿度较大时,按每亩施用2公斤~5公斤秸秆腐熟剂量,将腐熟剂和适量潮湿的细砂土混匀,再加5公斤尿素混拌后,均匀地撒在秸秆上。

  (二)深翻整地

  在施用腐熟剂后,采取机械旋耕、翻耕作业,将粉碎玉米秸秆、尿素与表层土壤充分混合,及时耙实,以利保墒。为防止玉米病株被翻埋入土,在翻埋玉米秸秆前,及时进行杀菌处理。在秸秆翻入土壤后,需浇水调节土壤含水量,保持适宜的湿度,达到快速腐解的目的。

  (三)注意事项

  在玉米秸秆还田地块,早春地温低,出苗缓慢,易患丝黑穗病、黑粉病,可选用包衣种子或相关农药拌种处理。发现丝黑穗病和黑粉病植株要及时深埋病株。玉米螟发生较严重的秸秆,可用Bt 200倍液处理秸秆。

  四、秸秆集中堆沤腐熟还田技术模式

  (一)玉米小麦秸秆集中堆沤腐熟还田技术模式

  在靠近水源、运输秸秆方便的地方,挖深1.5米的坑,坑的大小、形状根据场地和材料灵活掌握。将坑底夯实,铺一层厚30厘米左右、未切碎的麦秆或玉米秸秆,加水调节含水量。将玉米秸秆粉碎成10厘米左右小段后堆成20厘米厚,向堆上泼洒秸秆腐熟剂、人畜粪(可用尿素或碳铵代替)水液,然后堆第二层,以此类推,逐层撒铺,共堆10层左右。秸秆腐熟剂用量为每1000公斤秸秆2公斤,人畜粪总用量为100-200公斤(可用尿素5公斤或碳铵20公斤代替)。将小麦秸秆切成约3厘米左右,撒铺30厘米厚,再撒10厘米厚的土杂肥、人尿粪、家畜粪等,逐层撒铺,堆成高出地面1米左右为宜。

  在玉米或小麦秸秆堆好后,用挖坑的土将肥堆覆盖或加盖黑塑料膜封严沤制。秸秆堆沤的温度应控制在50℃~60℃之间,最高不宜超过70℃。堆沤湿度以60%~70%左右为宜,即用手捏混合物,以手湿并见有水挤出为适度,秸秆过干要补充水分。在夏季、秋季多雨高温时期,一般堆腐时间5天~7天,即可作为底肥施用。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