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与鲁东大学共建“汉语辞书研究中心”。加强辞书编纂、出版理论研究和中外辞书对比研究,探讨中国辞书发展战略以及辞书编纂与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关系等,培养汉语辞书研究、策划、编写、编辑、出版等方面的高级人才,提高辞书质量,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
7. 组织召开“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汉语辞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会议和 2007国家语言战略高峰论坛、首届汉语辞书论坛。对浙江大学“中国话语权研究中心”、上海外国语大学“外语战略研究中心”、河北大学“中国汉字研究中心”进行业务指导。
四、国家语言资源中心建设及社会语言生活监测
1.编辑、出版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编辑出版了《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6)》。编制了《现代汉语常用词表》、《日本“国字”汉语读音规范》等系列软规范。
2.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年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赵沁平出席新闻发布会,共有40多家新闻媒体参加,全程直播的媒体有中国网、中国政府网、新华网、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网、教育部门户网站等。会上发布了2006年若干领域的语言生活状况及语言生活中的若干热点问题,包括少数民族语言工作和研究、奥运会语言环境建设、旅游服务、产品说明书及医疗文书、方言及农民工语言;语文纠错、辞书出版准入制度、人名用字问题、私塾读经学校、海峡两岸语言学术交流等。同时发布了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对2006年若干媒体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得到的若干数据以及与2005年数据进行的比较,还发布了2006年部分新词语。
社会各界对中国语言生活状况的高度关注,会后,全国大约有一百多家媒体都根据各自感兴趣的问题对发布会进行了全面、积极的报道或转载,例如报刊有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法制日报、中国妇女报、北京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网络、广播电视媒体的报道范围更广泛、更深入。发布的数据很快在辞书编纂、对外汉语教学等领域得到应用。
3.召开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第三次工作会议,总结05、06数据发布工作,探讨中心资源和软件建设,研讨、部署明年工作。
4.组织召开国家语言资源与应用语言学高峰论坛。发布2006年流行语。组织召开数据发布专题研讨会,就术语及其规范、年度新词语的提取和释义、自动分词标注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讨,形成了2007年数据发布的技术操作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