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及时部署,快速起动。今年初,部际联席会议组织召开了全国治理教育乱收费电视电话会议,对今年的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特别强调了今年工作的四个重点:一是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落实;二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积极探索解决城市择校乱收费问题,我们这次交流会就是积极探索的一个阶段性成果;三是继续清理改制学校,规范改制学校的收费行为;四是加强学校收费资金管理,建立学校资金使用公示制度、建立经常性审计及审计公告制度。这四项任务在今年1月份就进行了部署。
(二)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开局良好。今年春季开学起,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推行。为把此项惠及亿万农民群众的大事办好,2007年中央财政免杂费、补助公用经费资金共245亿元已全部下达到省,惠及全国45万多所农村中小学、1.48亿农村中小学生。春季开学后,教育部、财政部通过国家教育督导团,对中部9省新机制落实情况逐省进行督查(春季前已对海南检查过),从督查的情况看,各地高度重视,措施到位,政府分担责任明确。各省在加强资金管理、公用经费支出管理、实行“校财局管”,加强督导检查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文件。总的来看,新机制开局良好,运行平稳。
(三)开展春季开学后教育收费大检查。今年2月,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做好春季开学后教育收费检查工作的通知》,各地按照《通知》要求,在春季开学后,有组织、有计划地对本地区各级各类中小学教育收费进行了一次普遍地自查自纠、检查和抽查,对一些学校教育收费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从上报的情况来看,本次抽查和检查率达60%。陕西省采取“不打招呼、不定学校、随机抽查”的办法,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不留隐患。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切实做好“五个一”工作。
(四)加强分类指导。从全国看,各省、区、市情况差别很大,有的是教育大省,情况相对复杂,治理难度大;有的是过去积累的问题相对较多,治理任务较重;也有的是工作力度不够,有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为体现分类指导,在3月份我们组织了北京、河北、江苏、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和四川等十个省的教育厅主管基础教育的副厅长和纪检组长,在河南郑州召开了专题会议,对举报数量相对较多的城市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有偿补课问题,教辅材料过多过滥等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为我们这次会议做了很好的调研和前期准备工作。对于那些举报数量不多,工作做的确实比较好的省份,在进一步健全各级各类学校收费监管机制的基础上,可以将规范教育收费工作纳入常规管理。
(五)理清整顿改制学校,严格规范办学行为。按照七部委治理工作安排,去年全国各地不再审批新的改制学校,从今年开始要进行全面清理整顿。一年多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辽宁、上海、天津、浙江等省市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工作,基本完成了改制学校的清理整顿工作,并创造了好的经验。黑龙江省、陕西省按照“四独立”原则,对现有改制学校进行了全面清理规范,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他省、区、市也在政府的领导下,正在加大清理整顿工作力度。各地在清理整顿改制学校同时,严格规范办学行为。贵州、江西、新疆等地组织力量,对“一校两制”、“校中校”问题进行全面清理检查,决不允许以改制为名乱收费,我们觉得这也是很好的做法。
(六)各地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贵州省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投入和改造力度,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坚决纠正利用公共资源集中建设少数义务教育窗口学校、示范学校的做法;宁夏回族自治区采取九条措施,切实加强了招生广告的管理;江苏省南通市出台了“八条禁令”治理违规办班收费;江西省上饶市教育行政部门将治理有偿补课工作列为学校工作考评的重要内容;广西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和物价局对各出版社申报的教材价格逐一审定把关,并上网公示。
另外,上半年北京、黑龙江、辽宁、河北、安徽等省都专门召开了促进均衡发展方面的会议,天津、河北、辽宁等省市还出台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文件,特别是河南省还以省政府的名义印发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文件。
(七)创建示范区县活动又有新进展。截止到五月底,全国共评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县451个(含正在公示的57个),占全国区县总数的16%。为了让群众更加了解教育收费政策,各地加大了政策宣传力度,行风热线、民心网和群众评议学校的工作在吉林、云南、上海、河南、辽宁等地正在深入开展,各地的教育和纠风部门联合开展治理教育乱收费咨询宣传活动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