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建线规模:新建或改建平板玻璃生产线熔窑规模应在500T/D以上(超薄线除外)。
(三)新建或改建平板玻璃项目技术装备要求。
1.原料配料与称量系统:所用硅质原料采用粉料进厂和建有大型硅质原料均化库;采用高精度电子称量系统(静态精度1/2000,动态精度1/1000);采用优质配合料混合设备和加水、加汽过程的自动检测与控制;生产控制系统应配备快速分析仪表(含在线水份测量、离线成份分析和原料及碎玻璃中COD值的测定)。
2.熔窑:应结合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及自行攻关成果优化设计,采用先进熔窑结构和优质耐火材料;优化和改善燃烧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精度应达到±1℃。采用节能新技术,并实施熔窑全保温,确保合理燃烧,节能降耗,提高热效率。
3.锡槽:采用玻璃液流量控制技术(控制精度达1/1000以上);采用新型石墨档坎及配置方案,控制锡液横向温差<2℃;优化锡槽进出口整体密封技术,槽压达30Pa以上;保护气体应确保纯度(5PPm以下)、数量(500T/日规模,1700m3/H以上)和氢气含率(5%以上)以及保护气流量、氢含率在锡糟不同部位的合理分配;采用高精度、高稳定性全自动拉边器;采用直线电机、扒碴机等锡液净化装置。
4.退火窑:改善保温材料铺设结构和电加热器布置方式;建立上、下独立的冷却风系统;确保冷却风和电加热的可控手段,前区边部电加热需可调,温度控制精度为±1℃;采用Ret区整体化设计,提高玻璃退火质量。
5.冷端机组达到行业先进水平,采用在线玻璃缺陷自动检测设备、优选切割系统及先进的堆垛设备。
6.熔窑、锡槽、退火窑“三大热工设备”采用国际先进的自控系统,实现计算机网络一体化管理,对生产和管理数据进行自动采集。
7.设置原板厚度、应力等在线检测设备及断面均匀性测试、露点分析设备,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有效控制。
(四)新建或改建玻璃熔窑设计窑龄在8年以上。
(五)严格限制新建普通浮法玻璃项目,淘汰落后的平拉生产工艺。
三、品种、质量
(一)特殊品种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是指:能生产电子工业用超薄(1.3mm以下)、太阳能产业用超白(折合5mm厚度可见光透射率>90%)、节能建筑用在线Low-E等三种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
(二)新建或改建生产线除满足GB11614-1999《浮法玻璃》标准外,并应具备生产汽车级以上优质品比例>70%的水平(考核设计指标及投产后的实物质量)。待新的《平板玻璃标准》发布后,按新标准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