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道路运输提升服务品质。
随着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将更加殷实。未来一段时间,我国人均GDP将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跨越。发达国家经验表明,在这个时期,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将进一步优化,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运输需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在出行方面,日益富裕起来的人民群众对安全保障、服务水平都将提出更高的要求,由“走得了”向“走得安全、走得便捷、走得舒适”转变;在物资运输方面,随着现代物流的不断推进,物流组织技术的推广应用,高附加值货物运输需求快速增加,运输需求将由“运得到”向“运得快捷、运得安全、运得高效”转变。不断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特别是高品质运输服务的需求,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道路运输工作的主要任务。道路运输工作必须适应这一趋势,主动调整工作重心,在满足量的需求前提下,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引导企业向社会提供高品质、差异化、个性化的优质运输服务。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道路运输更加注重安全运行和诚信守法经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当前道路运输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面临的问题,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关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更加注重“公平正义”,维护道路运输经营者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
安全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随着人流、车流、物流的高速增长,道路交通安全形势更为严峻。持续旺盛的运输需求,特别是春运和“黄金周”等重点时段客流量激增,导致安全监管任务更加繁重。我国特定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交通参与者特别是农村地区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薄弱,在短时期内不可能全面改善,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面对这一发展变化,要求我们既要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把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作为行业监管的重点,同时又要求我们树立科学的安全观,正确认识和把握道路运输安全生产面临的特定环境和特定阶段,遵循规律,抓住重点,打牢基础,稳步推进。
维护公平正义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不论是道路运输经营者,还是社会公众,其合法权益都需要得到有效维护。这就要求交通主管部门要完善管理法规,坚持依法行政,尊重市场规律,加强对市场运行情况的监督管理,维护好公众利益。要让安全有保证、服务质量好、管理规范、诚信守法的道路运输经营者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让服务低劣、事故多发、违法违规的经营者难以生存,使道路运输业成为一个诚信守法的行业,成为一个让人民群众放心的行业。
(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道路运输转变发展模式。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道路运输是资源消耗型行业,每年消耗的成品油约占全社会消耗总量的28%。推进道路运输节能减排工作,发展现代道路运输服务业,实现道路运输由外延式的粗放型增长向内涵式的集约型增长转变;由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无序竞争向发挥各种运输方式自身优势、实现有效衔接转变;由无能耗指标限制、不能从源头上消除或取缔高耗能车辆从事道路运输,向完善车辆能耗标准化管理、实施准入退出机制转变。这些都事关交通行业的长远发展,事关交通行业的整体竞争力,事关国家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目标的实现。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推进道路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加快转变道路运输增长方式,实现道路运输业的节约发展和绿色发展。
(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道路运输更加注重为发展现代农业服务。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均离不开农村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与提高。当前,在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边远山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出行难”、“运货难”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全国还有2%的乡镇、16.8%的行政村不通客车。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推进,现代农业的不断发展,农村道路运输需求将愈加活跃,局部地区运输供给不足的矛盾也会愈加明显。这就要求我们在继续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继续推进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继续推进适应农产品运输的货运体系建设,做到“路通车通”,满足农民群众出行的需求,实现农用物资、农副产品的便利高效运输,以道路运输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建设。
(六)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要求道路运输业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这是党的十六大对政府职能的明确定位。这要求交通主管部门在道路运输工作中,重点要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抓好安全。安全涉及公众利益,也是市场机制不能很好解决的地方,政府必须下大力气来进行监管;二是健全法规。建立和完善市场规则,创造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三是政策导向。站在有利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采取明确的鼓励政策,促进道路运输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四是搞好服务。按照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目标,树立更好地为公众服务的理念,切实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道路运输业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是道路运输业开始步入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轨道后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是新时期、新阶段道路运输做好“三个服务”的基本要求,也是道路运输业新的更大的发展机遇。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认识,紧紧抓住机遇,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任务,在新时期新阶段实现道路运输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三、道路运输业的比较优势是做好今后道路运输工作的着力点
在准备这次会议的过程中,我们组织召开了若干个不同层次、不同部门的座谈会,听取了交通主管部门、道路运输经营者的意见。在调研过程中有些内容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些交通主管部门反映,非常想重视、抓好道路运输工作,但总感觉到运输行业是高度市场化的行业,市场主体分散,没有抓手,手段不足,不像公路建设那样是政府主导,容易出成效。也听到过运输企业经营者这样的意见,说现在的道路运输业是“量的繁荣,质的危机”,看起来很繁荣,没有出现满足不了需求的情况,但水平不高、后劲不足,存在质的危机。现行的道路运输政策是“鼓励什么不明确,支持什么不具体”,缺乏具体的政策措施等。应当说,这些意见都是深刻而中肯的。这些情况的存在,说明我们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道路运输的自身优势,如何找准道路运输发展的内在规律,还需要继续探索和认识实践。在此,我谈两点基本认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