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甘南州市委、甘南州人民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农牧互补战略全力推进一特四化促进农牧民增收的意见

  以上测算,未考虑物价变动因素和财产性收入和重大自然灾害的影响。

  附件二
甘南州一特四化专业化布局实施方案

  为了认真贯彻州委、州政府《关于深入实施农牧互补战略全力推进一特四化促进农牧民增收的意见》,把以牦牛、藏羊为主的高原特色生态畜牧产业培育成我州的战略性主导产业,促进农牧民增收,根据州内不同区域自然条件和资源特点,按照“农牧互补”和畜牧业产业化发展要求,打破行政区划界限,跨区域搞好专业化布局,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专业村和专业乡镇,大力发展一(多)乡一业、一(多)村一品的专业化生产格局,对全州99个乡镇街道办的特色养殖业进行专业化布局,特制定本方案。
  一、发展目标
  立足我州牧区、半农半牧区、农区三大区域的产业优势和生产基础,加快农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完成专业化布局,大力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着力解决畜牧业有优无势、特色不特等问题,彻底改变牧区“少而全”和农区“小而杂”的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牦牛、藏羊、奶牛和草产业四个产业带,做大做强战略性主导产业。在舟曲、临潭等县部分农区乡镇,发展以商品猪为主的地方性特色产品,作为战略性主导产业的补充,增加农牧民收入。
  到2013年,发展各类专业化养殖小区(场)88个、联户牧场800个、专业养殖户7.4万户,专业化养殖比重达到60%以上,全州牦牛、藏羊能繁母畜分别达到93万头和160万只以上,能繁母畜比例达到60%和70%以上,出栏牦牛54万头、藏羊138万只,出栏率达到35%和60%以上,存栏奶牛15万头以上,牧区建立半人工草场100万亩、种草10万亩、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种草70万亩以上,牛肉、羊肉、牛奶和草产量分别达到4.4万吨、2.5万吨、4.7万吨和95万吨以上(见附表2)。通过培育各类养殖小区、联户牧场和专业养殖户,发展一批牦牛、藏羊产业强乡、大乡和奶牛养殖重点乡镇。通过产业强乡、大乡的发展,逐步形成牦牛藏羊产业强县或大县。
  二、产业布局
  (一)牦牛产业带
  共涉及51个乡镇,其中牦牛繁育33个乡镇、短期育肥18个乡镇,现有农牧户4.6万户,占全州农牧户的40%,2007年存栏牦牛76万头,占全州牦牛存栏数的74%,到2013年发展专业化养殖小区(场)40个、联户牧场650个、规模养殖户2.75万户,年出栏牦牛54万头。(见附表5)
  1、牦牛繁育。以玛曲、碌曲、夏河、合作等县市纯牧区和其它县牧业比重较大的牦牛主产区乡镇为主,建立整乡整村集中连片的牦牛(包括犏牛)繁育产业带,通过调整畜种畜群结构,逐步淘汰山羊,并把原有的藏羊调整到藏羊繁育乡镇,在牦牛繁育乡镇实行牦牛的专业化养殖,到2013年,培育一批年出栏牦牛2万头以上的牦牛产业强乡,年出栏牦牛54万头,其中一半就地屠宰加工,其余用于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短期育肥。
  2、牦牛育肥。以卓尼、迭部等县市半农半牧区乡镇为主,建立整乡整村集中连片的牦牛育肥产业带,临潭、舟曲等县农区乡镇,要加快培育分散经营和集中连片相结合的短期育肥产业带,到2013年培育一批从牧区转移育肥牦牛(包括犏牛)1万头以上的乡镇,年育肥牦牛(包括犏牛)27万头。
  (二)藏羊产业带
  共涉及36个乡镇,其中藏羊繁育14个乡镇、短期育肥22个乡镇,现有农牧户4.1万户,占全州农牧户的38%,2007年存栏藏羊80万只,占全州藏羊存栏数的47%。到2013年发展专业化小区养殖(场)40个、联户牧场150个、规模养殖户2.78万户,年出栏藏羊138万只(见附表6)。
  1、藏羊繁育。以玛曲、碌曲、夏河等县纯牧区和牧业比重较大的藏羊主产区乡村为主建立整乡整村集中连片的藏羊繁育产业带,通过调整畜种畜群结构,逐步把藏羊繁育乡镇原有的牛调整到牦牛繁育乡镇,在藏羊繁育乡镇实行藏羊的专业化养殖,到2013年,培育一批年出栏10万只以上的藏羊繁育乡镇,年出栏藏羊138万只,其中近70万只用于就地加工,其余用于农区和半农半牧区短期育肥 。
  2、藏羊育肥。以卓尼、迭部等县市半农半牧区乡镇和临潭、舟曲等县农区乡村为主,建立分散经营和集中连片相结合的反季节短期育肥产业带,到2013年,培育一批从牧区转移育肥藏羊3万只以上的乡镇,年育肥藏羊69万只。
  (三)奶牛产业带
  共17个乡镇街道办,其中: 犏雌牛产业带14个乡镇街道办,良种奶牛产业带3个乡镇,现有农牧户1.9万户,占全州农牧户的18%,存栏犏雌牛占全州的16%,到2013年发展专业化小区养殖(场)4个、规模养殖户1.4万户,年存栏奶牛15万头。
  1、犏雌牛产业。以合作、夏河、碌曲等县国道、省道沿线乡镇为主,依托牦牛繁育基地,发展犏雌牛养殖,建立牦牛酥油、曲拉、鲜奶产业带,培育一批年存栏犏雌牛1万头以上的乡镇,合计年存栏15万头以上,包括碌曲县阿拉、双岔、拉仁关,夏河县博拉、阿木去乎、吉仓,合作市勒秀、卡加曼、那吾、当周、坚木克尔、通钦、伊合昂,卓尼县完冒等乡镇。
  2、良种奶牛产业。培育年存栏优质奶牛1000头以上的乡镇3个包括临潭县城关、新城,舟曲县城关镇。
  (四)草产业带
  临潭、卓尼、夏河、合作、碌曲、迭部、舟曲等海拔3000米以下适合种植紫花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的乡村,以退粮还草示范村为单位,整村推进,集中连片种植,逐步形成商品饲草料生产基地,饲草料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以上。玛曲、碌曲、夏河、合作、卓尼等县市海拔3000米以上牧区乡村要充分利用圈滩种草和暖棚种草、半人工刈割草场贮备饲草料作为补充(见附表4)。
  (五)地方性特色产业
  要依托我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牧家乐等旅游服务业;在舟曲、临潭等县部分农区乡镇,发展以商品猪等为主的地方性特色产品,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到2013年发展专业化小区养殖(场)4个、户均出栏猪1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0.5万户,培育年出栏商品猪0.5万头以上的乡镇9个,包括临潭县流顺乡,舟曲县峰迭乡、江盘乡、立节乡、憨班乡、坪定乡、东山乡、大川镇、南峪乡等,年出栏猪4.5万头。
  三、重点工作
  (一)全面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
  1、加快调整养殖业结构。目前,我州农牧村家家户户马牛羊,“小而全”、“少而杂”、畜牧业生产经营高度分散,形不成规模效益,成为制约农牧民增收的突出问题;全州存栏马类家畜8万多匹、山羊32万多只,经济效益不高、生态破坏严重;牲畜冷季圈养补饲不足,体能消耗大,死亡率高,养殖业效益低下。因此,必须大力调整畜种、畜群结构,实行牦牛藏羊的专业化养殖。如把马类压缩到2万多匹、淘汰山羊,扩繁绵羊,每年可增加60多万个羊单位,将有效拓展牦牛藏羊的发展空间;充分利用草产业基地和牲畜暖棚对能繁母畜、仔畜进行冬春季(枯草期)圈养补饲,提高成畜保活率和仔畜繁成率,有利于加快牲畜出栏周转。
  采取政策扶持、市场调节、项目引导、法律监管等措施,加大养殖业结构调整力度。牧区要以“压缩马,发展牦牛藏羊”为重点,调整畜种结构,通过河曲马的专业化养殖,开发马产业,发展马文化,积极解决牧户所需乘马,限制牧户饲养繁殖母马,扩大牦牛藏羊的饲养空间;力争用三年时间完成牦牛藏羊的专业化养殖,每年按照30%以上的速度,把藏羊繁育乡镇80%的牛调整到牦牛繁育乡镇,把牦牛繁育乡镇80%的羊调整到藏羊繁育乡镇,走专业化养殖的路子;以提高能繁母畜为重点,调整畜群结构,大力淘汰非生产畜、出栏超过最佳繁殖期的母畜,培育犊牛羔羊、及时补充后备母畜等措施,按照藏羊产冬羔到秋季10月龄出栏、牦牛四五月产犊到第三年秋季30月龄出栏的自然规律,推行幼龄公畜出栏,母畜选留,实行优畜优价,扩大能繁母畜比例;改变传统饲养方式,实行夏秋放牧、冬春圈养补饲,要把牦牛作为肉用牛来培育,推行少挤奶或者不挤奶,切实改变过渡挤奶造成幼畜发育不良的现状,确保母牛的全部乳量哺食犊牛,提高幼畜生长发育性能。
  半农半牧区、农区要以“压杂扩专,育肥牛羊”为重点,依托繁育产业带,实施牦牛藏羊反季节短期育肥,其中以牧为主的半农半牧区既有草场资源,又有饲草料种植条件,要以繁育为主,加快养殖业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走纯牧区发展畜牧业的路子;农区和以农为主的半农半牧区要通过退粮还草,大力发展短期育肥,使牛羊育肥产业成为农牧户增收的主渠道。
  2、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我州农区、半农半牧区现有耕地100多万亩,多数分布在高山、半高山及阴湿地带,种粮的产出效益十分有限,但十分有利于发展饲草料种植业,各县市要把发展草产业作为调整种植业结构的重中之重,大幅度压缩高山、半高山中低产田粮食和其他作物播种面积,通过土地、草场的合理流转,使土地、草场向种草养畜大户适度集中,发展规模化经营,按照整村推进、连片种植的要求,全面实施退粮还草,按每年10万亩以上的速度,发展70万亩集中连片的草产业带,走退粮还草、种草养畜的路子。牧区要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圈滩种草、暖棚种草和培育半人工刈割草场,户均发展圈滩种草5亩,半人工刈割草场100亩,建立防灾减灾基地。同时,要大力推行草畜平衡,禁牧休牧划区轮牧、草场流转、基本草原保护制度,加大草原保护和治理力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深入实施牲畜良种工程
  1、加强种公畜基地建设。牦牛藏羊是我州的特色畜种资源,是发展特色畜牧业的根本保证,但由于受近亲繁殖、饲养管理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制约,牲畜的生长发育受阻、个体生产性能低下、单畜产值不高,极大地限制了牧民增收的空间。今后,要以遏制牦牛藏羊本品种退化为重点,以牦牛藏羊提纯复壮为核心,以种公畜基地为依托,进一步改制完善现有的州大水种畜场,玛曲阿孜、西科河、河曲马场,碌曲县李恰如,夏河县桑科,卓尼县柏林、大峪种畜场,临潭、舟曲县良种场等10个种公畜基地,5年内配套建设成规范化、标准化的种畜场。建立“牧户繁育饲养、基地选购配送、三年定期交换、淘汰劣质种畜”的种公畜选育配送新机制,按照本县市专业化养殖的需要,积极扶持牧户规模化经营种公畜,加快牲畜本品种选育工作步伐。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