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合作市现有乳品加工企业为基础,建立乳品加工企业集团,将合作打造成高原“乳都”。到2013年,年加工鲜奶2.7万吨以上,占17个奶牛养殖乡镇当年牛奶总产量的50%以上,加工率在2007年基础上,每年平均增加3个百分点、销售收入12亿元、带动奶农1.4万户以上。将上述两类龙头企业集团培育成省级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
鼓励龙头企业对皮、毛、绒、骨、血、脏器及熟食品等畜副产品,进行规模加工、系列开发,到2013年,产值达到5000万元以上,形成特色鲜明、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格局。
2、草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为辐射带动草产业的发展,在夏河、临潭、迭部三县各重点扶持一个州级饲草料加工龙头企业,到2013年,三个草产业龙头企业加工草产品能力接近30万吨,加工转化率30%左右,年创产值3亿元左右,带动专业种草户6万户以上。
一是将夏河县机饲总站改制为饲草料加工销售龙头企业,辐射带动本县及碌曲县、合作市的退粮还草示范村,到2013年,加工能力达到9万吨、年销售收入达到9000万元以上、带动专业种草户1.9万户以上;
二是依托临潭县金洮公司,创建饲草料加工销售龙头企业,辐射带动本县及卓尼县的退粮还草示范村,到2013年,加工能力达到12万吨、年销售收入达到1.2亿元、带动专业种草户2.5万户以上;
三是依托迭部县良种场,创建饲草料加工销售龙头企业,辐射带动本县及舟曲县的退粮还草示范村,到2013年,加工能力达到8万吨、年销售收入达到8000万元、带动专业种草户1.6万户以上。
上述龙头企业要和农牧民中介组织、退粮还草户建立紧密型的利益协作关系,形成龙头企业+ 规模种草户(生产、加工、销售、贮备)、龙头企业+农牧民中介组织+ 规模种草户一体化的草产业格局。要努力提高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新产品研发,在开展草捆、草颗粒、营养舔砖等常用草产品加工的基础上,加快开发体积小、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适合长线运输、方便贮存的浓缩饲草料新产品,为全州建立防灾减灾应急物资贮备体系创造条件。
(三)大力实施品牌战略
品牌是企业发展的灵魂。要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全面提升特色畜牧业的效益。
1、按照“集团创品牌,企业增效益”的思路,引导集团内的各个企业共同研发产品,统一质量,统一标准,专业化生产加工,共同打造品牌,共同开拓市场,扩大品牌产品的市场份额,形成合力,做大做强我州的特色产业。要由州经济委牵头,畜牧产业化办等部门配合实施。
2、由产业主管部门牵头,对甘南牦牛、欧拉羊等特色畜种及其产品尽快进行地理标志认定,争取三年内几个主要特色畜种或产品获得地理标志认证。
3、要按照“企业主导申报,政府配合扶持” 的机制,各县市要争取尽快完成国家对本县市的有机畜牧业生产基地认证、有机畜产品生产认证和有机畜产品贸易认证,争创国家级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4、大力支持龙头企业申报无公害、绿色产品、有机食品认证,大力支持龙头企业争创驰名商标,争取更多的产品进入国家名优品牌序列和国内外高端市场。
(四)抓好草畜产业带建设
各县市要按照不同区域的自然条件、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按照《甘南州“一特四化”专业化布局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本县市布局规划,整村整乡推进专业化生产,加快培育特色鲜明、类型多样、竞争力强的专业村和专业乡镇,形成集中连片、联合发展的专业化生产格局,强势推进肉、乳、草等产品产量的大幅提升,增加本区域农牧民收入。
(五)搞好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社会化服务是大力推进“一特四化”重要手段,2009—— 2013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抓好科技服务体系建设(详见“专业化布局实施方案”相关部分)
2、大力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全面贯彻落实《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有关政策规定,扶持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到2013年:
(1)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由2007年的16个增加到80个,70%以上的农牧户加入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2)牦牛、藏羊、奶牛、饲草料四大产业带普遍建立农牧民专业合作社,80%以上的乡镇都有农牧民专业合作社。
(3)全州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统购统销的农牧业生产资料和投入品占其成员使用量的40%以上,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0%以上。
(4)全州农牧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销售草畜产品的数量占其成员生产总量的40%以上,农牧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0%以上。
(5)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的成员增收较非成员增收350元以上。
(6)年度计划:2009年— 2013年,全州肉、乳、草三类大宗草畜产品产业带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覆盖率、建设数量及社员增收目标如下:
年 份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合作经济组织覆盖率
| 28%
| 38%
| 53%
| 71%
| 80%
|
专业合作社建设(个)
| 28
| 38
| 52
| 70
| 80
|
合作社社员增收(元)
| 200
| 300
| 400
| 500
| 600
|
3、完善农牧业生产资料和投入品服务体系建设。
严格管理动物疾控疫控医药市场,严禁无证经营兽药;鼓励饲草料种子、牲畜用盐、营养舔砖等农牧业物资服务体系向村级延伸,方便农牧民,服务于农牧业生产。积极发展各种类型的农牧业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完善功能,提高档次,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严厉查处各种坑农害农不法行为,规范农牧生产资料市场秩序。
三、保障措施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形成合力,加快发展,在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出口萎缩的不利宏观经济形势下,尤其如此,具体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投入力度
一是要抢抓机遇。中央最近出台了一系列加大投入,拉动内需的政策,这给我州实施“一特四化”,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各有关单位要抢抓机遇,抓紧项目论证、申报,积极和上级有关部门搞好项目衔接,争取我州“一特四化”项目能占较大比重,为下一步发展夯实基础。二是州财政每年2000万元的“一特四化”专项资金重点用于扶持年销售收入一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县市财政相应资金也要重点支持本县市龙头企业发展。二是对认定的省重点龙头企业以贷款贴息办法给予优先扶持,对带动农牧户发展成效显著、创立品牌效果突出的龙头企业给予一定比例的奖励。对龙头企业集团发展、市场开拓和创立名牌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三是州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要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参股经营项目的申报和支持,乡镇企业发展资金、扶贫开发财政贴息资金在现有基础上加大对“一特四化”产业化经营加工项目和产业带建设的支持。四是农行等国有商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要围绕培育产业化经营重点项目,加大对重点龙头企业的信贷资金投放,每年新增规模优先用于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发展。五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州外资本投入。采取业主招商、网上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形式招商引资,让更多的龙头企业落户我州。
(二)培育龙头企业
一是整合资源,引导企业联合,组建企业集团。二是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引进外资,进行技术改造,优化资产结构。通过参股、控股等形式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发展成为大型龙头企业集团。三是引导和帮助龙头企业股份制改造,支持条件较好的企业上市,建立规范、科学、稳定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发展成为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龙头企业集团。
(三)加快产业带建设
要按照专业化布局实施方案,在积极争取、管好用好国家和省级各项扶持资金的基础上,州县“一特四化”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改善产业带生产条件。龙头企业要围绕主导产业和主营产品,通过资金扶持、技术培训、质量控制、信息服务等多种形式,参与建设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生产带,为龙头企业生产加工提供原料保障。扶持发展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等中介组织,推广“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牧户”的经营模式,不断完善产业化经营的利益联结机制,增强龙头企业对产业带农牧户的带动能力,使农牧户的农产品有比较稳定的销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