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

  3.循环型园区。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规划、建设园区,实现资源共享和产品互换,使园区内一个企业的废弃物成为另一个企业的资源或能源。发展园区集中供能和废弃物集中处理处置系统,最大限度地实现流失物料回收和废弃物回用,逐步建立起企业间、产业间物资能源互换或转换的供求关系,形成循环利用的格局。各园区要按照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引入关键项目,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降低企业综合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积极鼓励园区按资源共享、延长产业链进行招商引资,形成产业集聚。积极探索集中供热、供水等措施,以做到共享公共资源,改善园区环境,提高园区竞争力。

  4.循环型第三产业。围绕节能、降耗、节水、减污和增效等,重点在餐饮、宾馆、信息服务、物流、商贸和旅游等领域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建设兰州、天水、嘉峪关-酒泉三大物流中心,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依托大型企业的仓储、运输、分装等设施,提高物流业的社会化、规模化和信息化程度,实现物流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最小化。加快循环型经济数据库建设,建立各行业有关发展技术、政策法规、标准规范、重点项目等情况的数据库,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信息指导。建立和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回收和利用系统及废旧物质回收系统,逐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选择一批重点服务企业,开展清洁生产和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以培育兰州、天水、敦煌三座国家优秀旅游城市为中心,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构建循环型旅游发展的空间格局。通过宣传和教育,促进城市绿色消费,倡导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

  (二)重点产业链。

  1.冶金有色产业链。采用先进技术,更新工艺设备,进一步降低能耗、水耗、物耗水平,提高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率。加大有色金属再生资源进行回收与利用,提高深加工能力和技术水平,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通过有色、冶金行业上下游企业间的有效衔接,提高伴生矿利用程度,深入利用废渣、废气、废水,力争实现“负能”冶炼、废水“零排放”和废渣全利用。

  2.石油化工产业链。加强对水处理系统设备的改造,进一步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要降低炼油和化工生产能耗,提高石油炼制装置的开工负荷和换热效率;大力推进大型合成氨装置节能改造,加强余热回收利用。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加大乙烯、合成橡胶等产品质量,提高精细化工产品比重。

  3.煤电化工产业链。围绕重点产煤区,研发推广先进技术,加大对废水、尾气及尾矿渣等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适当开发残弃难采的煤资源。以热电公司为重点,以提高燃煤发电效率、降低水耗和烟气除尘脱硫为中心,通过加装脱硫装置等措施,减少消除工业废气。要加强对工业固体废物的充分循环利用。加快城市集中供热,积极推进热电联产及热能梯级利用。加快实施煤电化工一体化,重点发展甲醇、二甲醚、尿素、合成氨、烯烃等煤化工产品的生产,实现煤炭资源的加工增值。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