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


  4.酒(泉)嘉(峪关)循环经济工业基地。重点发展以风力发电为主的清洁能源和适应风电电源特点的高附加值的金属压延产品等高载能产业,通过风能等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打造能源大省,使我省成为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

  (四)重点环节。

  1.资源开发。加大煤炭、冶金有色、非金属矿等重要矿产资源整合力度,提高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标准,推广先进适用的开采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矿产资源回采率、选矿和冶炼回收率。加强资源开采过程中共伴生资源和尾矿、碎石的综合利用,重点做好煤层气、煤矸石、煤泥、矿井排放水及其他稀贵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

  2.资源消耗。以节水为重点,大力开展农业节水、工业节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水资源利用量,推动节水型社会建设。采用先进适用技术,优化产品设计和生产工艺,降低单位产品能耗、物耗和废物排放,提高单位资源的产出水平。在水泥、钢铁、有色等高耗能行业,鼓励利用余热、余压、余能生产电力和热力。在电力、纺织、造纸等高耗水行业,鼓励水资源梯级利用。在石化、化工等行业,鼓励回收余气、尾气及残液中的化工产品。

  3.废物产生。强化污染预防和全过程控制,推动各行业合理延长产业链,加强对废物的循环利用。在冶金、电力、煤炭、建材等固体废弃物排放量较大的行业,鼓励利用废渣生产新型建材产品、铺路和回填等。在造纸、酿造、制革等废水排放量较大的行业,加强废水深度处理,提高水循环利用率。加快城市生活垃圾、河道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推进秸秆、废旧农膜、禽畜粪便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改善农村能源结构和环境面貌。

  4.再生资源产生。引导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向规模化发展,尽快形成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以废旧机电产品、废旧轮胎、有色金属等为重点,实施绿色再制造和回收利用工程。加快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和分选系统,不断完善废金属、废塑料、废纸等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体系,探索建立生产和消费者合理分担处理费用的责任制度。

  5.社会消费。引导消费行为,倡导绿色消费,尽量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鼓励使用再生产品、绿色产品、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和环境标志产品。推广绿色包装,制止过度包装等浪费资源的行为。用法律手段推动公共机构节能,提高公共机构能源使用效率。政府机构要逐步实行绿色采购。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