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线路的杆塔或支架应当排列整齐、设置牢固,符合市容景观要求。
第十四条 主城、新市区的下列地区,不得新建架空线路:
(一)主干道、商业步行街,其他已实施杆线下地的道路及两侧建筑退让范围;
(二)市民广场、街头绿地、公园;
(三)住宅小区;
(四)轨道交通高架线路特别保护区;
(五)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以及秦淮风光带、明城墙风光带范围内;
(六)其他有特殊规划要求的地区。
第十五条 新建桥梁、隧道需敷设管线的,管线工程应当与桥梁、隧道同步设计、同步建设。特殊情况不能同步建设的,应当预留相应管位。
随桥梁和隧道敷设的管线,其等级应当符合相关设计规范的要求,确保桥梁、隧道的安全。
第十六条 管线在道路、公路两侧绿化带、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地下文物保护区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范围内敷设,或者穿越道路、公路、铁路、轨道交通、河道、绿地、军事管理区、文物保护区,建设单位应当征求相关管理部门的意见,依法办理批准手续,并采取必要的安全保护措施。
第十七条 设置在主城、新市区的热力管线一般采用埋地敷设。因运行需要局部架空的,应当确保安全,并与城市景观相协调。
第十八条 在下列区域敷设地下管线,应当按照规划要求,优先采用非开挖技术施工:
(一)新建、改建五年内或者大型翻建三年内的城市道路;
(二)城市次干道及以上等级的道路;
(三)交通繁忙及商业网点集中的地段;
(四)铁路、轨道交通、河流、历史文化保护区;
(五)管线埋深在3米以上开挖施工断面较大的地段;
(六)其他有特殊要求的地段。
第十九条 敷设在道路内的管线应当预留支管或者接口,并延伸至道路红线1米以外。
第二十条 地下管线井框盖的设置,应当符合城市规划、技术规范、道路管理的要求。道路内的井框盖应当与路面平顺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