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控制在180/10万以内,儿童计划免疫10苗接种率均达95%以上。
3、每千人口拥有床位4.5张,执业(助理)医师2.5人。
4、省级临床重点专科40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60个。全国中医重点专科(专病)3个。市属医疗卫生单位博士学位人数达250-280。常规开展各专科成熟、先进的医疗技术,每年引进消化并开展新技术5项以上。
5、每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以上,力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
6、市属医院和5所原五县医院、江北人民医院全部创建成为基本现代化医院。
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一区两县”农民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200-250元,其他区县不低于300元。
8、城市、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分别达90%、80%以上;60岁以上居民建档率达100%,城市、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实施计算机动态管理率分别达到80%、70%以上。
9、社区居民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比例占本市门急诊总数的60%以上。
10、县级医院新进医生达到本科以上学历,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进医生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村卫生室医生达到中专以上学历。
11、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加强急救分站建设,基本建成便捷高效的院前急救体系。
12、在人流量大的地区建设5-10个爱心献血屋。
四、工作举措
(一)优化卫生资源配置
加快卫生事业城乡一体化进程,实施医疗卫生跨江发展工程,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确保所有城乡居民都能在一定的服务半径内享受到优质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扩大优质医疗资源的受益面,加强老年康复、儿科等专科医疗资源的设置与建设。巩固发展多元化办医格局,鼓励社会资本在医疗资源薄弱地区举办有一定规模、有专科特色的医疗机构,大力扶持同仁医院、明基医院等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医疗卫生需求。明确各级医疗机构功能,建立和完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体系,充分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引导群众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逐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门急诊量,基本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格局。
(二)培养高层次卫生人才
实施“512”人才建设工程,引进和培养5名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一流的高端医疗卫生人才,10名省内医疗卫生领军人才,20名市级医疗卫生领军人才,努力构筑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同时,建立优秀医学人才库,精心挑选具有较大培养前途和发展潜力的技术骨干,大力资助,提供平台,促进其快速成长,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针对我市基层卫生队伍现状,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教育培训,提升业务素质,建设一支掌握全科医学知识,能提供集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六位一体”社区卫生服务的基层实用卫生人才队伍。对符合省有关规定的医学院校本科以上毕业生,到“一区两县”建制镇(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市财政按照一定标准给予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