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城带乡,以商促农原则,以壮大县域经济为重要载体,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重点发展以生产销售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品流通服务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大对农业化、农业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大力推进“品牌市场工程”、“百万农民上网工程”、“农民培训两大工程”、“农村能源生态建设工程”。加强农村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以“新网工程”建设为载体,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培育农村新型流通方式,便利农村消费。加大农村通邮和邮政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多层次体系、多渠道支持、多元化经营的农村信贷、保险模式。积极创办村级综合服务社,延伸为农服务网络。积极稳妥地推进小城镇服务业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项目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不断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
四、区域布局与载体建设
坚持产业发展与区域功能融合发展的基本规律,明确各地区功能定位,分层次、分阶段、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全省服务业发展三大集群、二个功能区、十五条产业带、“十大工程”建设,确立沈阳、大连两大都市功能区的地位,把城(郊)区作为服务业发展的生力军,把服务业重点园区建设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抓手,把服务企业作为服务业发展的实施主体,以承接和建设一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产业化示范的重大项目为突破口,推动全省服务业实现超常规发展,使服务业成为体现辽宁优势,具有活力、市场竞争力和产业辐射力的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一)区域布局
1.构建沈阳经济区服务产业集群
推进并实施区域服务业发展一体化战略,以“一区七带”建设为核心构建沈阳经济区服务业产业集群,重点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业、资本密集型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把服务业培育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辐射带动全省服务业全面发展。
(1)沈阳现代服务业核心区。发挥沈阳中心城市的核心辐射作用,加快构建18个服务业重点集聚区、6个城区服务中心及社区服务网络三大格局,打造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会展、商贸服务、宜居城市、文化旅游等8大区域中心,大幅度提升服务业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建成东北地区中心城市,逐步发展成为东北亚国际性中心城市。
(2)沈大沿线都市服务产业带。发挥“沈大”城市绵延带中心枢纽的作用,发展装备制造业物流、集装箱物流、国际疏港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打造联结两大都市的服务产业黄金纽带。
(3)城际环线商贸流通产业带。沿405公里环经济区高速公路和215公里城际轨道交通线,建设区域批发市场、大型园林式购物中心、国际商务会展中心和5个物流配送园区。
(4)通海大道临港服务产业带。沿沈、辽、鞍、营152公里通海产业大道,建设保税物流区、港口物流区、科技研发、工业设计园区、服务外包基地等5个临港服务产业集聚区。
(5)沈抚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沿61公里城际轻轨线,建设605平方公里沈抚连接带,形成浑河北岸生态旅游示范区、文化产业示范区,浑河南岸动漫产业、文化创意等服务业园区。
(6)沈本科技服务产业带。建设60平方公里本溪新城,沿65公里沈本产业大道和沈丹高速铁路,建成科技研发创业园、生物医药高技术产业基地、都市生态旅游区及沈阳“卫星城”。
(7)沈铁工业走廊服务产业带。沿150公里辽北经济带,建设百万人口沈北新区;沿凡河开发40平方公里铁岭新城区,建设东北物流城、北方金融后台服务基地、专用车研发展销中心、职业教育基地、土特产品交易中心和循环经济产业园。
(8)沈辽鞍服务产业隆起带。沿沈大高速公路至营口港130公里,建设精品钢材、机电设备、新型材料、精细化工、服装、皮装、箱包等大型批发市场。辽阳跨太子河建设河东水岸型新城区。鞍山重点建设城市新区及腾达大道“一带十区”。
2.构建辽宁沿海服务产业集群
以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依托,以“一区六带”建设为重点,促进服务业升级换代,提高服务业质量,推动经济增长主要由服务业带动。积极推进“大通关”工程建设,加强港区与内陆腹地的联动建设,发展以现代物流、现代商贸、金融保险、国际会展、信息技术、商务服务等为主的临港服务业,充分发挥国家软件产业基地的作用,建设一批工业设计、研发服务中心和外包服务中心,促进地区服务业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取得国际分工优势,形成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服务业先导区。
(1)大连高端服务业先导区。发挥大连的龙头带动作用,沿黄海、渤海黄金海岸线,大力推进“一个中心、四个基地”和“一岛十区”建设。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软件、旅游服务、科技服务、文化创意、商务会展、国际商贸8大领域,形成现代服务业的8大集聚区。全面提升高端产业功能区辐射效应,使大连成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东北亚重要的国际城市。
(2)航运中心临港服务产业带。以6.88平方公里大窑湾保税港区为龙头,形成以大连港为中心,营口、锦州、丹东、葫芦岛、盘锦港为两翼的港口集群,建设特色突出、国内一流的辽宁临港物流产业集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