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江苏省“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的通知

  (五)体制改革在向纵深推进中为“两个率先”提供有力保障。
  “十一五”以来,我省紧紧围绕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治本之策,全力推进体制创新,使体制机制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着力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等改革和清理化解乡村债务的试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逐步建立了乡镇基本运转和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到位、依法理财、运转高效、优质服务的运行机制。深入开展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和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我省国有企业增创发展新优势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加快民营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创新民营企业管理方式,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为江苏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保障。2007年底,全省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注册户数累计达270.68万户,增长9.6%,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2908亿元,同比增长15.2%,占全省GDP的50.5%,提前三年实现“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国民经济比重40%左右的发展目标。按照财权与事权对应的原则,大力推进财政体制和非税收入管理制度改革,探索建立省直管县经济管理体制,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县(市)经济管理权限的通知》(苏办发〔2008〕17号)。财政支出重点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建设步伐加快,城市商业银行改革进展良好,创业投资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工作取得新的突破,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显著,金融服务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积极推进资本、土地、人才、技术等要素市场加快发展,现代市场体系初步形成。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企、政事、政社进一步分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不断强化,行政能力和效率有明显提高。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二、“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我省“十一五”规划总体实施情况良好,但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同时又产生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步伐亟需进一步加快。
  整体经济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2007年我省总增加值率为31.0%,比2005年下降1.8个百分点,比“十一五”预期目标低4个百分点。目前产业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服务业比重偏低。虽然我省服务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但2007年占GDP的比重只有37.7%,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其中生产性服务业占比仅为31.5%。尤其是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还有待进一步加快发展。二是产业结构偏重。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重工业占比为69.3%,轻、重工业之比从2005年的1:1.98调整为1:2.25,重工业占比上升,与“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调轻”目标相悖,同时也给我省的资源环境带来较大的压力。工业效益上升不快,工业增加值率22.0%,低于预期目标8个百分点。三是企业竞争力不强。企业缺乏自有品牌,企业规模较小,总部经济不强,大企业、大集团不多,迄今为止,我省还没有一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和中国50强,进入中国100强的企业也只有苏宁电器、沙钢集团和华西集团3家。2008年上半年按产值排名全省100强的工业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仅为24.1%,与“十一五”规划40%以上的预期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对外经济贸易结构不尽合理,自主调控能力亟待加强。一是加工贸易比重偏高,一般贸易比重偏低。2007年加工贸易出口占整体对外出口的64.1%,外商投资企业占75.5%,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外资企业占到96%,加工贸易仍以消费类电子产品等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为主,且绝大多数加工贸易环节处于最终产品的简单技术和工序的组装以及部分低端零部件的配套生产,与当地产业关联度低,这种粗放式、外源型的增长模式,不仅使外贸发展容易受到环境变化和政策调整的冲击,也加大了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的难度,并给未来外贸发展增加了一定的风险和不确定因素。二是货物贸易比重偏高,服务贸易比重偏低。2007年全省货物贸易出口与服务贸易出口的比例为1:0.02,服务贸易总额占全国的比重只有3%,其中出口只占2%,服务贸易发展的滞后,不仅与江苏经济和外贸大省的地位不相称,而且将严重阻碍江苏优化外贸产业结构、由外贸大省向外贸强省转变。三是低端加工产品出口比重偏高,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比重偏低。在2007年江苏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生物、生命科学、新材料和航空航天等新兴技术产业的比重仅为3.2%。拥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比重不足10%。四是新增外商投资企业二产偏高,一产和三产偏低。“十一五”以来,全省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相对“十五”时期虽然增速达77.3%,但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比重不到1/4,农业实际利用外资占比更少,只有1.3%,这对加快调整三次产业结构带来更大的困难。
  消费增长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仍然偏低。从总体上看,目前江苏经济发展仍然以投资和出口驱动为主,创新驱动力相对较小,消费拉动作用不明显,经济增长依赖于资源能源的大量投入。1990年以来,江苏居民消费在大多数年份未随经济同步增长。2007年,江苏最终消费率为42%,比2005年仅提高了0.8个百分点,距“十一五”规划中5年内提高5个百分点的目标要求差距较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偏低,经济增长仍然依赖于投资和净出口的驱动。居民消费率一路下滑,2006年仅为28.8%,远低于浙江2006年居民消费率35%的水平,2007年继续小幅降至28.5%,2008年上半年是197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二)城乡和区域发展统筹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农业基础地位不够牢固,农民增收步伐仍然较慢。2007年农业生产率虽达到“十一五”规划中制定的11000元目标值,但总体上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还不畅,农业生产力水平还不高,现代高效农业发展还不快,农民增收难度还较大。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仍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3.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之比由上年的2.42扩大到2.50,差距进一步扩大。按照全面小康标准,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06年未达到时序进度,2007年虽达到时序进度要求,但距2010年要达到8000元的目标还相差1439元,如期达标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与城镇差距仍比较大。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