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江苏省“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期评估报告的通知

  (一)坚定“十一五”经济发展战略目标,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当前,经济正面临着通货膨胀压力与经济下滑风险共生并存、各种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叠加影响、国内外因素相互传导和影响增强等新情况、新矛盾,但所有这些困难和问题都不足以扭转我省经济较快发展的大格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与控制物价过快上涨”当作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坚持好字优先、又好又快的鲜明导向,按照“十一五”规划确定的战略方针和发展目标,积极破解发展难题,努力保持全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1.坚持把保经济增长10%以上的既定目标作为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十一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只有保持经济快速有效增长,才能最有效地克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克服世界经济增长趋缓、出口增长回落对就业和收入分配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社会稳定、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逐步缓解、就业相对充分目标的实现。同时,还要处理好“一保”与“一控”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力争把通货膨胀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2.千方百计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在宏观调控政策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紧紧抓住目前国家在调增信贷规模、上调出口退税率等政策“微调”的有利时机,引导金融机构加快对关键领域、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的资金投放,重点加大对出口带动型、技术密集型、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的投资力度,尽快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融资难的生存困境,以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有效投资促进产业升级,为“十一五”中后期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奠定良好的微观基础。
  3.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地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购买力;另一方面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再者是积极利用政策引导和激活消费,有效化解消费需求增长的瓶颈因素,提升居民消费预期。
  (二)全面提升“四沿”产业带的整体发展定位,进一步优化区域生产力布局结构。
  1.沿海经济带,走港口建设与临海大产业相结合的发展之路,着力打造国家新型工业基地和现代农业基地。沿海地区是我省今后一个时期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要从国家的战略层面上研究和规划沿海地区的整体发展,按照建设大港口、引进大项目、发展大产业、服务中西部的总体要求,实施港口、产业、城镇三位一体联动开发,努力把沿海地区建设成为国内新型工业、现代农业基地和我省新的经济增长带。突出连云港的龙头地位,加快建设国际化滨海新城和面向东北亚、服务中西部的黄海大港,全面增强区域经济联动效应和辐射带动功能。
  2.沿沪宁线高新技术产业带,走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的发展之路,着力打造世界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今后一个时期,沪宁沿线要以提升经济功能、提高产出效率、打造国际级总部企业为基本导向,优化产业结构,优选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导产业,优先发展生产服务业,大力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率,努力打造现代服务业高地和先进制造基地,不断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沿江基础产业带,走先进制造与现代物流相融合的发展之路,着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今后一个时期,沿江地区要大力发展以港口和市场为主体的沿江物流业,加快生产服务与产品交易市场的有效融合,不断提升制造业水平,进一步调整优化钢铁、石化产业布局,走提升质量发展之路,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4.沿东陇海线资源加工产业带,走资源加工与生产制造并重的发展之路,着力打造国内重要的资源加工基地。今后一个时期,要充分利用加入长三角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机遇,全力承接世界范围内新一轮的生产要素和加工制造业转移,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和非金属资源加工业,提高加工深度,扩大产业优势,提升发展水平。同时,要加快发展机械制造业,进一步扩大总量,提升质量;注重培育发展新能源、新医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积极接纳南北产业转移,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经济发展质量。
  在保持经济总量较快增长的同时,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十一五”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最紧迫、最突出的工作任务。今后一个时期,要以调整产业结构为有效途径,以增加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环节,以推进节能减排为重要突破口,全面提升我省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1.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按照“十一五”规划提出的“调优调高调轻”的要求,推动产业链向高端攀升,抢占现代产业发展先机。以扩大总量、改善结构、提高效益为目标,积极推进生产服务业集聚化、生活服务业连锁化、基础服务业网络化、服务外包国际化、旅游产业品牌化,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层次提升,力争到“十一五”末,全省形成15个百亿元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服务业占GDP比重、生产服务业占服务业比重均达到40%以上。加快建设制造业强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扎实推进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品牌化,促进制造业由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转变、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转变、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转变。进一步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着力构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石油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重点产业链,形成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大企业、大集团,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全省前100位工业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以上的发展目标。
  2.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把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战略支撑,促进经济发展转移到依靠创新驱动的轨道上来,加快形成以科学进步和创新为基础的综合竞争优势。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引导和鼓励企业健全创新机制,增加研发投入,加快产业链延伸配套,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比重,重点培育100家创新型示范企业和100个自主创新型项目。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强化省级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引导资金作用,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加快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努力把江苏建成人才高地、创新基础和创业福地。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