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条 上级行政执法机关改变、撤销下级行政执法机关作出的行政执法行为,导致产生违法或者不当行政执法行为的,上级行政执法机关的承办人、审核人、批准人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十五条 行政执法人员执行上级错误的决定或者命令,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有关规定确定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第四章 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方式
第十六条 对行政执法机关执法过错责任,采用下列方式予以追究:
(一)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二)限期整改;
(三)通报批评;
(四)取消当年评比综合先进的资格;
(五)其他依法规定的责任追究方式。
前款规定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方式,可以单独或者合并适用。
第十七条 对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过错责任,采用下列方式予以追究:
(一)诫勉谈话;
(二)责令作出书面检查;
(三)限期整改;
(四)通报批评;
(五)取消当年评比先进和考核优秀的资格;
(六)离岗学习;
(七)调离行政执法岗位;
(八)取消行政执法资格;
(九)依法追偿部分或者全部行政赔偿费用;
(十)给予行政处分;
(十一)其他依法规定的责任追究方式。
前款规定的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方式,可以单独或者合并适用。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八条 对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执法行为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被认定违法和变更、撤销比例较高的,或社会评议中群众满意程度较低的,可以责令行政执法机关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可以给予通报批评或者取消评比综合先进的资格。
行政执法机关在年度行政执法评议考核中被确定为基本合格或不合格的,应当视情给予限期整改、通报批评和取消评比综合先进资格等处理。
第十九条 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从轻、减轻追究行政执法过错责任:
(一)行政执法违法行为轻微并未造成严重后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