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市场化程度不高。服务业市场准入限制仍然较多,民间投资和外商投资进入的步伐不快;服务产品价格管制较严,有些服务产品的价格难以及时、真实地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企业成本效益,企业和行业发展的活力与动力不足,服务业整体市场化水平不高,缺乏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企业。我省仅有14家企业跻身于2007年中国服务业500强。
(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国际产业转移的重心开始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服务业将代替制造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一是服务业已成为国际性投资的主体,跨国投资中服务业的投资占2/3。二是服务贸易取代货物贸易成为发展最快的领域,占全球贸易额的30%以上,日渐成为世界各国获取外汇收入、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式。三是服务外包迅速兴起,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估计,全球服务外包市场正以每年20-30%的速度递增。
2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有利于发挥湖北在产业基础、交通区位、科教人才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加快延伸拓展物流、金融和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链,形成中部地区最大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同时,也将促进旅游、文化产业等消费性服务业发展,培育成为我国重要的消费性服务业聚集区。
3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服务业具有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等特点,能够有效降低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要素的需求。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将为我省加快服务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4我省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与消费结构升级的阶段,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为服务业发展创造广阔的空间。近年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消费结构逐步升级,消费层次多样化,医疗保健、交通通信、娱乐文教、旅游等主要消费支出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住房、汽车等大宗消费上升明显,将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必将推动消费需求总量的扩大和结构的调整。
同时,我省服务业发展还存在投资趋紧、融资难度加大、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困难和问题,面临着国际服务贸易壁垒增加、适用和高层次人才短缺、市场竞争加剧等严峻挑战。
二、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的发展方向,着力培育市场主体;适应经济转型与消费升级的新形势,巩固商贸等现有支柱服务业,提升整体水平;着力加强服务业的新兴行业和关键领域,实现服务业重点突破;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壮大需求潜力大的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坚持与一、二产业联动配套与相互促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要以推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为契机,突出特色,发挥优势,优化服务业布局。武汉市要发挥龙头作用,着力建设金融中心、现代物流中心和信息服务中心等现代服务业体系,全面提升服务业水平;襄樊、宜昌等副中心城市要逐步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以服务业发展促进工业、农业的快速发展,增强对其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力;其他城市要承接中心、副中心城市的服务辐射,面向生产和城乡生活,扩大服务总量,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县域服务业要因地制宜,培植各具特色的服务产业,围绕“一主三化”提升整体服务质量和水平。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市场配置与政府调控相结合。按照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的方向,优化市场资源配置,促进服务业繁荣与发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发挥政府规划引导、资金支持和政策导向作用,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是坚持重点突破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继续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巩固商贸等现有支柱服务业,着力加强服务业的新兴行业和关键领域,选择市场需求旺、基础条件好、增长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金融、商贸、物流、信息、旅游、文化、房地产和中介等8大行业实施重点突破,促进全省服务业的全面协调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