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重点产业知识产权战略任务。(1)战略支撑产业。在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能源化工、有色金属、食品等产业领域,大力推进自主知识产权创造,提高知识产权产出的数量和质量,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引导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创新成果向企业转移,推动知识产权的应用和产业化。引导企业着力开发知识产权密集型产品,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拉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竞争力。引导企业改进竞争模式,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打造知名品牌,提高企业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引导企业研发、运用节能减排和环保新技术、新工艺,实现可持续发展。用知识产权联盟促成集成创新,推进一批食品工业密集区、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铝加工产业集聚区、煤化工产业基地以及石化基地建设,力争使骨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达到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逐步实现“河南制造”向“河南创造”转变。(2)高新技术产业。围绕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及制药等产业,积极研发对产业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从加工装配为主向自主研发制造转变。高度重视国内外各产业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专利布局,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在具备比较优势的局部技术领域加强原始创新,形成包括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和计算机软件版权在内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知识产权。鼓励引进产业发展所必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强化消化吸收再创新,取得从属专利。围绕相关领域的专利技术或非专利技术,加强集成创新和再创新,实施外围专利策略,力争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形成专利保护网,为在知识产权竞争中实施交叉许可、形成专利同盟创造条件。(3)文化与旅游产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和规则,大力发展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音像制品业、计算机软件业等核心版权产业。把握民间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顺应新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需求,注重创新,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竞争力较强的文化龙头企业。积极扶持动漫、游戏软件、广告装潢、工业设计等创意产业发展,培育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利用传统知识、民间文艺和遗传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内涵,培育一批旅游服务著名商标,打造旅游品牌,发展旅游产业。推进传统工艺品实施地理标志保护以及申请外观设计专利权和登记版权。(4)现代服务业。积极拓展以知识产权为引导的现代物流和现代商贸服务业,通过与国内外大型物流、商贸企业的联合,努力培育一批新的现代服务商标。以我省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服务商标和老字号流通企业为龙头,组建企业集团,实现品牌共享。(5)农业。发挥农业资源优势,保护动植物种质资源。在农作物、畜禽等新品种选育、农作物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体系、农作物病虫害及动物重大疫病防控关键技术、农业设施与现代农业技术领域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新突破。重点建设以知识产权为支撑的循环农业、生态农业、高效特色农业,持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对具有传统优势和独有地理环境的农产品,积极采取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保护措施,打造知名品牌。重视粮食、果品、肉制品等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研究与开发,引导和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加强商标注册,培育一批驰名和著名商标,形成知识产权优势。把知识产权与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相衔接,提高全省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