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浙江省食品添加剂规范使用和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二、全省食品添加剂产业发展情况

  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省食品添加剂行业得到长足发展,逐步成为一个新兴产业。显示四个特点:

  一是在国内形成较大规模。目前全省食品添加剂的产值约55亿元,连续多年居全国前列,成为食品工业1400多亿元产值的重要拉动因素之一。除香精香料外,我省的生产品种有102种,涵盖18个门类。嘉兴中华化工、新昌制药、宁波王龙、浙江华康、浙江银象等骨干企业的同类产品生产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二是企业创新能力提高较快。全行业中有高新技术企业36家,销售收入占全行业的36%以上。山梨酸、乳酸链球菌素、木糖醇、AK糖、天然Ve、β胡萝卜素、结冷胶等优势产品的生产技术国内领先,且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辛葵酸甘油脂、丝肽素、鸡蛋免疫球蛋白、月桂酸甘油脂、茶氨酸、虾青素等新品种的开发,填补了国内空白。特别是复配定制产品和制剂产品迅速发展,涌现出11家专业从事复配产品研发经营的企业,产品竞争力明显增强。

  三是产品出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近十年来,我省食品添加剂的出口品种和数量一直呈上升态势,出口产品有40多种。香兰素、山梨酸及盐类、乳酸链球菌素、AK糖、天然Ve、木糖醇、司潘、吐温等产品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嘉兴中华化工、新昌制药、宁波王龙、浙江华康等企业的出口交货值均超亿元。

  四是行业经济效益较好。由于我省多数产品质量好、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高,部分产品定价由企业主导,行业呈现较强盈利能力。2007年,全行业(不包括味精和食品配料)净资产税利率和销售收入税利率分别为38.34%和24.93%,在工业各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平。行业带动的相关产业产值和效益是食品添加剂行业的10―20倍。

  当前食品添加剂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行业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省食品添加剂企业规模偏小,产品档次、品质质量偏低,缺少核心技术,企业管理和经营理念存在较大差距。目前规模以上食品添加剂企业只有65家,最大的企业销售额不足10亿元,产品结构仍以低端产品为主,行业“低、小、散”特征十分明显。

  二是应用技术有待进一步完善。企业技术力量薄弱,多数中小型企业对食品添加剂的应用和安全性不了解。食品添加剂的标识较为混乱,大部分食品标注只有产品主要成分,几乎没有食品添加剂成分及含量。许多食品生产厂家甚至故弄玄虚,用广告或标签来标榜自己的产品安全无害,误导消费者。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