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提升企业抓机遇拓市场的能力
充分利用当前企业整合的有利时机,鼓励支持我市有条件的企业收购国内外品牌、技术和营销网络。充分利用国家增加投入、扩大内需的有利时机,积极推动企业与国家和省的重大项目主动对接、抢抓订单、抢占国内市场份额。抢抓国际市场结构性机遇,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主动出击,迅速扩大国际市场份额。进一步加强进出口风险防范工作,支持对外贸企业投保进出口信用保险。2009年,市县财政继续统筹安排3亿元资金,对我市部分重点商品出口实行直接补贴。具体实施办法由市外经贸局会同市财政局、国税局制定。
五、创新要素保障服务
(十五)强化人才保障
深化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加快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计划,推进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实施学历教育与职业(执业)能力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组织实施企业“名师带徒”和“优秀青工进修培训”计划,力争5年内培养5万名以上具有国际或国内中高端职业(执业)资格证书的“双证书”人才,培养20万名以上中高级技工。加强企业家队伍素质建设,大力推进“百千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抢抓有利时机,组织引导企业在国内外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引进高层次紧缺人才和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进一步推动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十六)加强土地要素保障
加快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学合理的用地空间。切实加强用地服务与管理,及时做好建设用地审核报批工作,加快土地征收和补偿安置。进一步推进企业节约集约用地,支持企业节地挖潜。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厂房,提高单位用地面积的建筑容积率和土地利用率。努力改造“低产田”,经批准,对低效厂房进行改造,提高建筑容积率和土地利用率的,不再加收土地价款,并免收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费,允许房产变更登记。
六、切实保障民生
(十七)实施积极政策促进就业完善社保
积极实施新一轮就业政策,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重点做好城镇新增劳动力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困难就业人员和关闭停产企业失业人员的就业工作。2009年,继续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全市新增就业人员11.5万,开发(保持)公益性岗位不少于5500个,实施灵活就业社保补贴1.5万人以上。鼓励自主创业,积极实施有利于劳动者创业的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资金补贴、场地安排等扶持政策,推动以创业带动就业。稳定现有就业岗位,防止出现大规模集中裁员现象,鼓励和支持遇到困难的企业尽量不裁员或减少裁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