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施无线覆盖工程
1.第一阶段,实施雷拱盖发射台市级广播电视节目(模拟)无线覆盖工程建设。2008年在中央、重庆市级广播电视节目无线覆盖工程的基础上,通过在雷拱盖发射台新增和加挂设备,增加1套我县自办电视节目(彭水1台)和1套广播节目(彭水调频广播)的模拟发射能力,使全县地面电视主频道的无线覆盖率提高到85%左右,使大部分农村地区农民至少可以收到2套中央电视、2套重庆电视、1套彭水电视、1套中央广播、1套重庆广播、1套彭水广播,基本形成健全的农村广播电视公共无线覆盖体系,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广播电视的基本公共服务保障。
2.第二阶段,实施无线模拟覆盖系统向地面数字电视公共服务系统的转换改造工程。2009年起在雷拱盖发射台模拟覆盖工程基础上,建设10个辅站、30个布点站,以多级差转方式,实施地面数字电视公共覆盖工程转换改造建设,3年完成80%以上农村地面数字电视公共覆盖,传输20套中央、重庆市及县级公共电视节目,提高无线广播电视的公共覆盖水平和服务水平。
(二)实施直播卫星覆盖工程
采用直播卫星作为解决地面广播电视覆盖盲区的技术方式,优先解决地面广播电视覆盖手段不能覆盖区域的用户,“十一五”期间,全面完成全县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盲村”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任务,具体年度任务数和完成时间,根据直播卫星发射情况和上级补助资金及设备到位情况确定。
(三)继续实施有线广播电视联网覆盖工程
按照“有线覆盖集镇”思路,对人口多且集中,有线电视尚未覆盖的集镇实施有线电视联网,到2010年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用户2万户以上。加快数字化改造,满足农村中高收入群众的收视需求,2015年实现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平移。同时,采取电视网络光缆(信道)传输方式,2012年实现广播“村村通”。
四、建设方式及资金筹措办法
(一)无线覆盖方式
第一阶段,2008年实施雷拱盖发射台建设,其建设资金和年运维费,由上级解决,不足部分由县财政补助。
第二阶段,从2009年起无线模拟覆盖系统向地面数字电视公共服务系统转换。中央、重庆广播电视节目发射设备和运维费,由上级解决;县广播电视节目发射系统建设费和运维费,由县财政统筹解决。机顶盒每个约300元,按原“村村通”办法筹集。
(二)直播卫星方式
采用直播卫星接收方式的2700个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工程建设资金,除市财政补助外,由县财政统筹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