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加大产业扶贫和片区整体开发力度。探索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多种实现形式。要以振兴县域经济为有利契机,加大产业扶贫开发力度,大力发展致富产业。鼓励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贫困地区建立成片原料基地。要以主导产业为纽带,引导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实行片区整体开发,实现“多村”、“整乡”、“整县”推进。鼓励各类企业开展“村企对接,结对帮扶”活动,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贫困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通过组织创新、机制创新、产业带动和片区开发,使大多数贫困农户参与到产业化经营中来,并从中广泛受益。
(五)重点突破辽西北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央和省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重点用于辽西北贫困地区,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矿产资源开发地区、生态保护任务较重地区的转移支付。建立健全资源开发有偿使用制度和补偿机制,对资源衰退和枯竭的贫困地区经济转型给予扶持。要充分发挥“五点一线”经济带和中部城市群对贫困地区的拉动作用,形成分工合理、特色明显、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构,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推动各地区协调发展。要继续开展沈阳、大连、鞍山市对口帮扶阜新、朝阳、铁岭市活动,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市场为纽带、企业为主体、项目为载体的互惠互利机制。要开展发达县与辽西北扶贫工作重点县结对帮扶活动,大力扶持辽西北发展县域经济。
(六)建立健全贫困地区社会保障体制。要建立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动态调整机制,保障农村低保户的基本生活。健全城乡医疗救助、住房援助、就学资助和应急救助等制度,解决贫困群众就医难、住房难、上学难等问题。大力支持慈善事业,构筑以制度化建设为重点、政府救济为主导、社会互助为补充,多层次、广覆盖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要优先对单亲贫困母亲、残疾人、复员转业军人中特殊贫困群体给予社会救助和保障。搞好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的衔接。要通过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并通过劳动增加收入,逐步实现脱贫致富。
(七)努力实现贫困乡村的跨越式发展。整村推进项目村要达到“六有四通”:有发展规划,有主导产业,有村部,有卫生室,有安全饮水井,有电话;通黑色公路,通公交车,通邮,通有线电视。为实现上述目标,各有关部门要以整村推进项目村为平台,充分发挥本部门的职能作用,通力合作,共同推进。要通过整村推进扶贫提高贫困农民的自身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培养一批科技致富的带头人,让每家贫困农户都能够掌握1至2项农村先进适用技术。要充分调动广大群众想致富、盼振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贫困乡村的跨越式发展。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