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北京市委关于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意见
(2008年12月25日中共北京市委十届五次全会通过)
为深入贯彻《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加快北京农村改革发展步伐,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提出如下意见。
一、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新形势下推进首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全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首都的现代化。以成功举办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为标志,北京已经进入从中等发达城市向发达城市迈进的新阶段,必须进一步加快农村改革发展,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是新形势下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努力使首都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必然要求。
站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审视农村改革发展,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改革开放三十年,北京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转变;首都经济实力迅速壮大,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拥有着得天独厚的科技智力优势;党的十六大以来全市在统筹城乡发展体制机制上的一系列积极探索,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市委进一步明确了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思路,为全市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这些都为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打下了坚实基础、开辟了广阔空间。
当然也要清醒地看到,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发展,首都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城乡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水平差距依然较大,农民持续增收困难依然较多,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显现,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管理任务繁重。解决好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努力在统筹城乡发展、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二、推进北京农村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北京农村改革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推动首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加快体制机制创新,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和适合北京农村特点的各类产业,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切实保障农民权益,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
农村是首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腹地,是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资源支撑区,是破除二元结构、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示范区。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着眼于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全局,充分发挥城市在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充分挖掘农村地区在生态环境、发展空间等方面的巨大潜力,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率先在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率先构建起新型的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促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互动、优势互补、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