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加快城乡结合部地区改革发展步伐。城乡结合部是发展活力最强、人口资源环境矛盾最突出、城乡一体化要求最迫切的地区。要积极推进城乡结合部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鼓励和支持区县结合自身特点,大胆探索,先行示范,在绿化隔离带建设、土地使用制度、农民整建制转居、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等重点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要鼓励创新,认真总结来自基层的创造,不断加以完善推广。如农民房屋租赁组织化经营模式、村集体参与或自主开发建设的旧村改造模式、整建制转居模式、征地实物补偿模式、征地留地安置模式等,创出发展新路。要积极研究完善绿化隔离地区的有关政策和规划,发展绿色产业,适度扩大农民就业增收空间。要进一步加快城乡结合部管理体制改革,扩大公共产品提供范围,加快集体资产的改制步伐。探索财政资金与金融资金捆绑机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速度。加快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全覆盖和不同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鼓励乡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盘活存量、多渠道融资,发展有特色、高效益、多样化的产业,带动农民就业增收,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加速城市化进程。
(三)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运用财政资金和信贷资金,建设便捷、通达的农村路网体系,公交系统和电力通讯设施。加快推进城乡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全市主干路网、电力、供排水、消防、通信等骨干基础设施网络要实现城乡全覆盖,2015年实现大部分区县通轨道交通。大力推进山区交通联络线和旅游环线建设,三年内实现从京西南到京东北的全线贯通。加速推进新农村“五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和“农村亮起来、农民暖起来、农业资源循环起来”工程。实现农村地区垃圾集中收集、运输,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大幅度提高农村污水处理能力,两年内解决城乡结合部地区污水处理问题。实现镇中心区集中供热和集中供水,及时改造老化的供水管网,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加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节能产品的推广和使用,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全部使用清洁能源;推动农村住宅、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对建设适合农民需求的环保、节能、安全的新民居给予政策支持。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大力提高农村信息化水平。积极推进城市公共设施运行管护机制向农村延伸,逐步建立权责明确的管护经费筹集机制,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机制,建立队伍专业化、技术标准化、运行规范化的运营和监管指导机制。
六、完善社会保障,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立足于全市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紧紧围绕建立城乡统一的保障制度,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最薄弱、最迫切领域的投入力度,加快城乡制度接轨步伐,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一)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大力加强基础教育普及工作,逐步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向学前和高中教育延伸,改善特殊学校、民族学校办学条件;加快中小学招生和录取制度改革,取消城乡重点学校的称号和评定。大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每年定量选派师范类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定期对现有农村教师进行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收入水平。健全城乡教师交流机制,继续选派城市教师下乡支教。大力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因地制宜地开展农村地区教育资源整合,整体提升山区中小学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大力改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条件。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加强农民技能培训,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方式,为农村培养所需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