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实施食品安全科技工程。加强食品原料安全生产技术的开发和应用,选育和推广抗性强的种养新品种,建立健全从种养到消费的食品安全溯源保障体系。提高食品安全加工技术、检测技术,提升饮用水水质处理技术。
(十五)实施新农村建设科技工程。重点推进“广东农村信息直通车工程”、“星火产业带”建设和开展农业实用技术推广。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优势与特色农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加强动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应用,确保农业生态安全;加大新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力度,加强农村与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技术以及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等的研究和应用。开展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试点工作,充分发挥科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十六)加强技术引进提高再创新能力。加大对本地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技术、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引导技术引进有序、良性发展。鼓励以企业为主体,组织实施一批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重点项目,通过引进消化吸收,进一步提高再创新能力。
(十七)推进产学研工作。根据潮州产业实际,深化产学研工作,引导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推动产学研合作模式由短期合作、松散合作、单项合作向长期合作、紧密合作、系统合作转变。力争到2012年,建立3个以上紧密型集群式的产学研创新联盟,开展产业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推动支柱产业升级,培育新兴创新型产业。
(十八)实施创新人才队伍建设。依托重点科技项目、研发机构,培养一批青年科技拔尖人才和科技领军人物,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善于攻坚的创新团队。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建立以业绩和能力为重点的自主创新人才评价体系,激励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快出成果、出好成果。建立健全柔性引才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到我市创业,营造一个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真正让科技人员在事业上有成就、经济上有实惠、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十九)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充分发挥专利信息平台的作用,以加强专利保护为核心,以加大知识产权法规知识的宣传培训为主线,以提升专利服务和管理水平为基础,以知识产权产业化为拓展,培育和提升企业运用知识产权战略的能力,为促进全市技术创新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力争到2012年,在我市落户的省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达到11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达到3家。
(二十)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深入贯彻落实《潮州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十一五”规划》,鼓励企业、科研机构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合作,提高企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能力。推动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促进技术标准战略与知识产权战略的融合,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切实落实《潮州市实施技术标准战略奖励办法(试行)》,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技术标准战略的研究和实施,加快建立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和优势产业的标准体系。力争到2012年,我市企业累计主导或参与制订、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25项以上。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