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卫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中卫市硒砂瓜引黄补灌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人民政府,沙坡头区工作办公室,市政府有关部门、直属机构:
《中卫市硒砂瓜引黄补灌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00八年十二月四日
中卫市硒砂瓜引黄补灌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设市以来,两县一区紧紧围绕市委、政府把种植硒砂瓜产业确立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支柱产业来抓的战略部署,发扬 “三苦”精神,全力推进硒砂瓜产业发展,顺利实现了发展100万亩硒砂瓜基地的奋斗目标。特别是为解决好硒砂瓜补水抗旱问题,按照硒砂瓜产业发展规划及硒砂瓜产业“水跟砂走、砂跟水走”的发展思路,千方百计寻找水源,建设补灌工程,提高硒砂瓜抗旱能力。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先后建成补灌工程13处,控制补灌面积41万亩。为建立硒砂瓜引黄补灌工程运行管理新机制,进一步推进管理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引黄补灌工程在硒砂瓜抗旱补灌中的作用,确保硒砂瓜产业提质增效,现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补灌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发展硒砂瓜产业之初,为了调动中部干旱带群众压砂的积极性,让群众尽快从压砂地中获得收益,实现100万亩压砂目标, 2005--2008年全市补灌工程均向群众免费供水,没有收取水费。补灌工程水源费由当地人民政府或水务部门承担,工程提水电费、水利设施维护费及管理人员工资等均由工程所在地镇(乡)人民政府承担,由于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严重不足,损毁的设施、渠道无法维修,工程效益不能有效发挥。如沙坡头区香山乡,有四处补灌工程,除向甘肃兴电管理局下属水管所支付水费外,乡政府每年还要承担工程提水电费8万元,水利设备、蓄水池、输水渠道维修费用7万元,泵房管理和巡渠人员工资10万元,每年共计需投入管理、维修和电费近25万元,乡政府不堪重负。从长远发展来看,乡政府无力承担这些费用,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养护经费严重不足,将影响到引黄补灌工程的正常运行和效益的发挥。为此,对补灌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改革非常必要。
(二)可行性
1、引黄补灌工程在硒砂瓜种植和抗旱中所起到的保障作用已得到群众公认。近年来,我市压砂地规模快速扩张,由设市前的不到10万亩发展到现在的100万亩。2005年,在气候干旱的情况下,29.5万亩压砂硒砂瓜总产量达到21万吨,实现收入1.2亿元,瓜农人均收入达到2500元;2006 年在夏粮几乎绝产的特大干旱情况下,种植的50万亩硒砂瓜喜获丰收,产量达到50万吨,实现收入2.5亿元,亩产达到1000公斤,瓜农人均收入3285元;2007年种植的72.8万亩硒砂瓜,产量达到了78.6万吨,实现收入4.05亿元,瓜农人均收入达到2682元;2008年种植的100万亩硒砂瓜,产量达到120万吨,实现收入7.2亿元,瓜农人均收入达到4800元。硒砂瓜之所以能连年丰收,补灌工程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硒砂瓜补灌区镇(乡)政府和群众迫切希望补灌工程能够良性持续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