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群众能负担得起补灌工程收取的水费。实施补灌之后,硒砂瓜亩均收入应在1000元以上,比其他不补灌的地每亩多收入300元以上。如沙坡头区香山补灌区经测算,每方水的单价为1.0元,每亩水费为10元左右,相当于2个大西瓜的价格,仅占增收部分的三十分之一。
3、有成功的改革范例。沙坡头区香山乡已率先进行引黄补灌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管理运行效果。因此,实施引黄补灌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二、补灌工程运行管理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探索各种有效措施,建立由政府指导、群众承包经营的管理体制和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水利工程运行机制,确保引黄补灌工程的正常运行和效益的正常发挥,为全市硒砂瓜产业提质增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原则
1、处理好引黄补灌工程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既要确保引黄补灌工程抗旱补灌效益的充分发挥,又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降低工程运行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2、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各补灌工程所在地人民政府既要做好协调、调水等服务工作,又要抓好引黄补灌工程的宏观管理和政策指导,不能以包代管。
3、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既要从创新工程管理体制的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又要积极稳妥,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三、补灌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职责及运行方式
(一)明确工程运行管理各方职责
1、补灌工程所在地镇(乡)人民政府为补灌工程运行管理主体。各镇(乡)人民政府负责协调解决工程运行管理中的问题,决策工程运行管理的重大事项,制定工程运行管理制度;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的《关于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积极探索补灌工程运行管理新机制,因地制宜确定工程管理方式,进行工程的运行管理。
2、市、县水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补灌工程的指导和协调。市、县水行政管理部门按照补灌工程地域的不同进行水价测算,负责同甘肃省兴电管理局及固海扬水管理处协调水源,协助、指导补灌工程所在地镇(乡)人民政府协调好水量的调度、管理制度的制定等工作,指导督促运行管理单位做好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
(二)做好水价测算,合理确定水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