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政府要根据地震救援的专业性要求,适时组建市级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发展救援志愿者队伍。加强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建设,配备必要的生命救援装备,明确救援队的调用机制,强化培训,提高实战能力。完善地震现场工作队建设,配备现场工作装备。民政、财政、商务、粮食等部门要做好地震应急所需基本食品、生活用品、抢险物资储备工作。交通、电力、电信、水利等部门要根据灾情及时组织抢修恢复工作,确保道路、用电、通讯、供水正常运行。卫生防疫部门要协调组织好震灾发生时伤员抢救、转运和治疗工作,组织开展灾区的疫病防治工作,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九)加强地震群测群防工作。
各县(市)要积极推进地震宏观异常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和地震知识宣传网建设,充分发挥群测群防在地震短临预报、灾情信息报告中的作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每个乡镇都要配齐兼职防震减灾助理员,每个村都要有地震灾害速报员和地震知识宣传员,切实做到人员、任务、管理三到位。农民观测员工作补贴和群测群防工作所需经费要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对有突出贡献的人员,要给予奖励。市、县(市)地震部门要制定和完善震情跟踪措施,加强上下级以及相邻市、县地震部门之间的沟通和联系,提升地震趋势会商水平。
(十)加强地震知识科普宣传,提高群众应对地震灾害能力。
各县(市)、区政府要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各种媒体要免费播放、刊登地震科普知识,强化防震减灾知识的普及宣传,提高公众对地震、防震、避震和各种地震谣传事件的基本鉴别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地震部门要组织专家、学者和防震减灾工作人员深入基层开展经常性的地震科普知识宣传教育活动。教育部门要把防震减灾教育纳入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体系,定期组织中小学生开展应急演练。2008年底前,各县(市)、区要建立l所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201O年前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县(市)要建立1至2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加强防震减灾新闻宣传管理,既要保证公众的知情权,又要切实维护好社会稳定。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各县(市)、区政府要把防震减灾工作列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建立健全防震减灾组织领导体系,定期研究解决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防震减灾领导机构成员单位要树立全局观念,分工负责,密切配合,搞好协调,形成防震减灾工作合力,确保防震减灾各项工作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