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坚持谨慎性原则,审慎而准确测算积压存货的资产减值损失。2008年10月份以来,许多原材料和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下跌,对部分因“战略储备”或者存货周转速度较慢等原因造成的积压存货,各上市公司应坚持谨慎性原则,审慎估计和确定相关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谨慎性、充分性和适当性,夯实上市公司长远发展的资产基础。就此,各上市公司应防止出现“两个极端”,即蓄意高估资产而虚增业绩,或滥用会计估计恶意进行减值计提。总之,要做到谨慎、客观、真实、合理。
二是对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负债,突出审慎和综合分析判断原则。在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前提下,尽量采用适当的市场报价合理确定公允价值。在市场不活跃或交易受迫情况下,需采用估值技术时,应充分关注估值模型、计算参数和假设的合理性,并在附注中详细披露估值模型、重要参数和假设的选取依据和估值过程,以及必要的敏感性分析。
三是正确区分研究费用和开发费用,合理确定开发费用资本化的范围和金额。
(二)严格履行关联交易的审议决策和信息披露程序,并关注有关特殊交易的经济实质,杜绝通过关联交易操纵利润。
一是辖区各上市公司对报告年度内的关联交易应进行全面清理,达到规定标准的,要严格履行相关审议决策程序,并作出信息披露。
二是辖区各上市公司应充分关注关联方向上市公司进行直接或间接捐赠行为(包括直接捐赠现金或实物资产、直接豁免或代为清偿债务等)的经济实质。如果交易的经济实质表明属于关联方向上市公司资本投入性质的,公司应当按照
企业会计准则中“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将该交易作为权益交易,形成的利得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
三是上市公司应按照要求全面披露担保情况。
(三)正确理解“控制”的涵义,合理确定企业合并类型和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
辖区各上市公司应充分关注持有被投资单位表决权的比例对控制权的影响,综合考虑被投资单位的股权结构、董事会构成、日常经营管理决策以及所处行业特点等因素,判断是否具有决定被投资单位财务和经营政策的权力,并以此为基础合理确定企业合并的类型和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
(四)正确披露境内外会计差异。
同时在境内外发行证券的公司应编制境内外会计准则下净资产、净利润的差异调节表,逐项说明差异原因和金额。对于重大的差异项目,应当在差异调节表下对形成差异的原因、涉及的境内外会计准则规定等增加必要的附注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