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向型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建立起依托两种资源、开拓两个市场,以资源加工、绿色食品、机电轻纺为重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的进出口加工产业集群,促进全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对俄及东北亚地区经贸科技合作实现新跨越。综合保税区功能全面实现,跨境经贸合作区成为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加工贸易比重大幅提升,境外开发合作领域不断延伸,对俄科技合作不断深入,在全国对俄经贸科技合作的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
--特色旅游产业的支柱作用显著增强。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和沿边地域特色突出的旅游目的地体系、旅游客源地体系、旅游商品体系、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和国际旅游知名品牌,旅游产出水平大幅提升,成为拉动沿边地区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区域生态功能进一步改善,生态安全得到保障,清洁、循环和安全的发展模式全面推广,污染防控治理体系不断完备,资源环境支撑能力明显提高。
--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完善支持沿边开放带建设的政策体系,形成有活力、更开放、符合国际惯例的体制环境;加强中俄地方政府间和民间的往来交流,形成务实、有效、共赢的双边合作机制;大幅度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园区建设水平,形成大容量、高效能、配套化的产业发展承载能力。
三、主要区域功能把对外开放作为牵动沿边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整体协调、差异化发展的新的沿边开放经济板块,形成“三区”、“三带”、“一岛”互动耦合、相融相联、功能-9-完整的沿边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
(一)尽快形成支撑沿边开放的三大区域。
--牡丹江(鸡西)沿边开放区。以绥芬河(东宁)为节点,辐射穆棱、宁安、林口、虎林、密山、鸡东等县(市),依托牡丹江、鸡西两市,发挥牡丹江地区基础条件好、产业升级快、口岸功能强和绥芬河数字设施先进等优势,加快建设综合保税区、绥波和东宁跨境经贸合作区,重点发展现代经贸、现代物流、商务会展、综合旅游、机电装配、轻工纺织、木材精深加工、建筑装饰材料、农产品生产加工与出口等产业,建设以跨国物流、商贸旅游、进出口加工为特色、陆海相通的外向型经济先导区。
--三江沿边开放区。以同江(抚远)为节点,辐射富锦、桦川、萝北、绥滨、饶河等县市),依托佳木斯、鹤岗、双鸭山3市,发挥江海联运临港临桥、交通便利、黑瞎子岛位置前凸与原始生态等优势,依托同江黑龙江跨境铁路大桥和黑瞎子岛跨境通道,重点发展冶金、新材料、跨境经贸、生态与休闲度假旅游、现代物流、木材加工与建筑材料、绿色食品生产加工与出口等产业,建设新兴的对俄合作产业基地和增值贸易、特色旅游中心。
--兴安沿边开放区。以黑河(漠河)为节点,辐射呼玛、塔河、逊克、孙吴、嘉荫等县,依托大兴安岭地区、黑河市、伊春市,发挥区位优势,巩固国际商品集散地、商贸旅游通道和经贸洽谈平台地位,重点发展境外木材采伐与加工、载电冶炼与加工、极地与沿江特色旅游、边境经贸、农产品出口与加工等产业,建设中俄黑龙江上游区域经贸合作中心。
(二)做大做强三个产业带。
--哈牡绥东先进制造产业带。以牡丹江市为中心,主要包括沿滨绥铁路绥满公路的阿城、尚志、海林、牡丹江、穆棱、绥芬河、东宁等周边市、县,依托绥芬河综合保税区、跨境经贸合作区、沿线现代服务与园区体系和陆海联运大通道,重点发展木材精深加工、建材和机电与电子信息等产业,形成对俄及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的先进制造产业带。--佳双同抚新兴产业带。以佳木斯市为中心,主要包括沿佳抚公路的佳木斯、集贤、双鸭山、富锦、同江、抚远等周边市、县,依托黑瞎子岛保护与开发、同江跨境铁路大桥、江海联运通道和生态农业资源,重点发展以稀有金属原材料合作加工、钢铁与铝材为主的新材料和绿色食品等精深加工产业,形成对俄及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的新兴产业带。
--嫩爱逊重化工载能产业带。以黑河市爱辉区为中心,主要包括嫩江、逊克等周边县(市),依托境内外矿产资源和电力资源,重点发展有色金属与硅基材料冶炼、石油化工等产业,形成对俄及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的重化工载能产业带。
(三)加快开发建设黑瞎子岛。
充分利用黑瞎子岛“一岛两国”的独特区位,探索开放水平更高、开发机制更活、经济社会自然更加协调的开发开放模式,把黑瞎子岛建成引领对俄及东北亚开放合作的新平台,全国沿边开放的示范区。统筹规划建设交通、城建、水利、信息网络和口岸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后方联结通道。顺应中俄双方需求,以旅游经贸为主体,大力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游、界江游、跨境游和民族风情游等旅游产业,发展高端休闲娱乐服务业;在边境经贸合作区内,按照岛内经贸保税、岛外加工的模式建设综合保税区,探索建设中俄跨境经贸合作区。争取国家支持,加快开发进程,尽快实现黑瞎子岛的生态保护、特色旅游、经贸平台、通道枢纽等四种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