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共青岛市委、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

  四、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1.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完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是调整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到2012年全面建成农业“四百工程”,形成优势农产品规模化生产、区域化布局。明确农业结构调整方向,崂山区、黄岛区、城阳区(以下简称三区)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农业;五市重点发展精细、创汇农业。二是调整农业内部结构。加强优质商品粮基地建设。扶持发展设施、品牌、特色农业。做大做强畜牧业,加大对养殖小区、养殖大户的扶持力度,到2012年规模化、标准化畜禽养殖比例分别达到80%和60%。大力发展现代渔业,鼓励发展远洋渔业,扶持壮大水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重点发展水产养殖,进一步扩大深水网箱养殖、工厂化集约养殖和池塘标准化养殖规模。推进出口农产品区域化建设,支持农业企业实施跨国经营,引导外商投资发展现代农业。三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行“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经营形式,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税收支持政策,扶持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到2012年销售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80家。四是实施“强农富民”工程。到2012年全市培育30个“一镇一业”特色镇、50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扶持5万名农民自主创业。
  2.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强化对农业发展的科技支撑。一是提升农业区域创新能力。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逐步提高科技专项资金用于农业的数量。加强对驻青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的支持,推进在良种引进选育、生态农业、标准化生产等关键农业技术领域实现重大突破。二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结合,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同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农户开展多种形式技术合作。三是加快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建立以公益性农技推广站、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为载体的农技推广体系,2010年前每2-3个镇(街道)设立一个公益性区域农技推广中心站。四是壮大农业科技队伍。增加农民科技教育投入,实施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等工程,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和创业能力。
  3.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一是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大规模实施土地整治,突出中低产田改造,到2012年新改造中低产田60万亩。二是搞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大中型灌区、水源工程和排灌体系建设,到2015年完成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节水灌溉比例达到80%以上。2009年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跨区市主要边界河道和重点中小河流防洪治理,2015年大沽河防洪能力达到50年一遇,重点中小型河道防洪能力达到20年一遇。采取以奖代补等形式,调动农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三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积极推广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加强机械化示范区建设,逐步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到2012年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82%。四是加强渔港设施建设。到2012年建成中心渔港3个、一级渔港3个。五是推进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到2012年建成国家标准化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10处。
  4.健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提升为现代农业发展服务的能力。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一是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力争3年内在全市建立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二是加强农业信息化平台建设,加快推进“金农工程”和“三电合一”,完善农业信息化服务网络和“12316服务热线”系统,健全农业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探索信息服务进村入户的途径和办法。三是健全农产品市场体系,发展农产品现代流通方式,积极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继续落实绿色通道优惠政策,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加强山东国际农产品展示交易中心建设。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